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本报记者 叶 青 龙跃梅
大湾区科学论坛:战胜疫情要靠全球科技合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的引领带动下,深入推动粤港澳科技合作和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粤港澳三地的强烈共识。这是12月11日至13日在广州举行的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发出的信息。

    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以“探索未来,共享科学”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超过百位院士专家齐聚线上线下,共同探讨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网络通信、可持续发展、海洋科学、智能工业软件等科学前沿热点,推动粤港澳三地和全球科技合作。

    科技合作是应对当前挑战必经之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此背景下,我们尤其要高度重视开放合作,促进交流共享。”中科院院士白春礼说,“推动科技交流与合作是应对当前及未来挑战和机遇的必经之路。”

    以全息屏幕方式“空降”现场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联盟主席理查德·约翰·罗伯茨爵士谈到新冠病毒检测方法和疫苗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科研人员2020年最早发布的新冠病毒基因测序结果,“这是通过科学协作和科研合作帮助全世界的一个极佳范例,这也是证明在新冠疫情极早期中国分享其本土科学成就的典型案例”。

    “去年底新冠病毒mRNA疫苗能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归功于中国科学家向全球发布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使得其他国家得以利用它开展疫苗研发。”理查德·约翰·罗伯茨说。

    近期新冠病毒新毒株奥密克戎的出现给疫情防控带来新挑战。“‘奥密克戎’新毒株的出现带来许多新问题,很多国家高度重视,采取严格管控措施,这说明从近2年的抗疫实践中,世界慢慢体会到中国的做法是对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指出,对于该毒株的治疗靶点、致病力强度,以及现有疫苗保护力等科学问题,目前仍需进行深入的研究,需要全球科学界共同努力。

    三地协作打造创新高地

    “在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科学家的联合研究中,我受益匪浅,未来我希望能扩大这种合作,让更多的大湾区科学家参与进来。”在致大湾区科学论坛的视频寄语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罗伯特·博尔威克向大湾区科学家发出诚挚邀约。

    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备受瞩目,与会专家学者畅谈了对粤港澳三地打造创新高地的设想。

    “大湾区有‘一国’加‘两制’的双重优势,港澳开放外联优势叠加广东的产业优势,将产生新的化学作用。”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表示。

    “大湾区是发展创新医药的沃土。”中国工程院院士、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校长刘良表示,在生物医药领域,大湾区已形成“三极四地”的联动发展。尤其是广州南沙,地理位置便捷,且战略定位突出,生物医药企业和资本市场活跃,产业人才聚集,可以与多地实现优势互补。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三地在协调创新方面合作的增多,广东大力促进各项科研要素的便捷流通,着力解决“人往来、钱过境、物流动”问题。以广州为例,通过科技合作项目,累计投入财政资金逾2.67亿元,支持广州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与港澳开展科研合作项目近200项。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湾区科创峰会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认为,未来最重要的就是在“科技产业中心”的基础上,力争成为全球“科学发现中心”。

    “如果能彻底打通从基础科研到原始创新再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发挥大湾区基础科研优势和珠三角、广州—深圳的产业优势,我相信未来大湾区可以打造成世界最强大的科创中心。”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对此充满信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