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6日 星期一
瞄准“绿”+“白”
临江打造乡村振兴“双色引擎”
李承儒 佟粒玮 本报记者 杨 仑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山区小城,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一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

    近日,记者走进吉林省临江市,该市多措并举,瞄准“绿”引擎和“白”引擎,积极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产业,把握住冬奥会的机遇在冰雪旅游上做文章,交出了一份“临江答卷”。

    民富村美离不开产业兴旺

    看着自家大棚种植的无公害草莓一车车运出去,临江市五人把村民牟进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现在我们农民的生活真是不错,以前都是种苞米,靠天吃饭不挣钱;现在盖上了大棚,种上了经济作物,收入是年年增长。”

    同样种植草莓的望江村则更进一步,他们成立了望江优品股份合作社,引进新型优质草莓品种,建成果汁加工厂和贮藏冷库,升级产业类型,延伸产业链条,村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村内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趁着冬天,砬台村民马德荣给2021年的收成算了账:“还得是特色种植,五味子市场价格比去年翻一番,今年秋天收完大豆苞米,下一个大事就是把山野菜大棚弄起来呢。”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特色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临江重点发展的绿色引擎,就是因村施策,以市场为导向,临江市在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砬台村五味子种植基地、桦皮村大榛子栽植基地、宝山村蓝莓种植基地、夹皮沟村黄烟基地……类似的案例,在临江市俯拾皆是。

    据临江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建立健全扶贫产业项目库,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129个,累计投入资金1.03亿元,全市70个行政村现已实现村有项目、村有收益。

    做活“冬”产业 激发“热”经济

    又是一年冬来到。记者来到临江市,正值一场大雪悄然而至。城市乡村处处银装素裹,宛若童话世界。与之同时,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的大幕也正式拉开。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借北京冬奥的“东风”,冰雪旅游成了不少人休闲的选择。临江市紧紧把握这一契机,深挖冰雪资源赋能旅游业,利用“白色引擎”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临江市属北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冰雪覆盖率达95%以上。冬季接近准静止风区,雪情好,雪质纯净。全年中有近6个月积雪期,积雪深度在0.5—2米左右,雪质松散,成颗粒状,这些优越的自然禀赋都为当地开展室外冰雪运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滑雪是我最喜欢的雪上运动之一,别看我今年才十四岁,我已经有两年的滑雪经验啦。”临江市外国语学校杨乐乐自豪地对记者说。

    从市内驱车半个多小时,游客就可以抵达四道沟镇的龙头山景区滑雪场,这也是临江市第一个较大型的室外滑雪场。滑雪场占地130余亩,铺设滑雪道350米,开通魔毯250米。

    滑雪场沿山势而建,蔚为壮观。在平坦处,景区建设了雪地摩托(ATV)、雪地悠波球、冰陀螺等十余种戏雪项目。每年11月中旬,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在冰雪运动中展现运动精神。

    沿着331国道一路驱车前行,在冰封壮美的鸭绿江陪伴下,仅需1.5个小时,游客就能抵达有“关东雪村——水墨松岭”美誉的花山镇松岭雪村。

    “这里的冬天美的就像一幅水墨画,大自然举手投足间便造就了这绝世美景。”从沈阳专程前来采风的摄影爱好者张国华说,谈起松岭的美景,他赞不绝口。

    冬季的松岭在白雪的装饰下素衣披身,这个时节的松岭,放眼望去,漫山雾凇,蓝天、白云与雾霭、白雪、青松呈现在眼前,架好相机、调整参数,按下快门,一副天然神奇、富有灵性的“水墨丹青”呈现在眼前。

    近年来,当地通过冰雪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创业就业,实现了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逐步擦亮了“松岭雪村”旅游产业名片。

    尽管受疫情影响,2021年,松岭雪村仍有家庭旅馆68家,年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营业额达160万元以上。

    脱贫不脱政策,接下来,临江市还将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做好脱贫户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全力推进“千村示范”、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等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