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30日 星期四
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进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反响

◎本报记者 刘 垠 操秀英

    9月27日至28日,一场高规格的重磅会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

    “此次会议为新时代人才工作绘就蓝图,对我国人才建设的顶层设计、战略布局、体制机制改革、理念方向和实践要求等作出新的诠释和指示,为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征程的人才建设发展方向、发展内涵、发展进程作出了深刻而丰富的布局谋篇。”28日晚,看完近18分钟《新闻联播》报道的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智库中心书记、主任任晓刚研究员心潮澎湃。

    任晓刚对科技日报记者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不仅发出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动员令,还明确了下一步目标: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人才工作被提到了一个优先发展的高度,强调创新驱动和人才驱动同步推进。”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陈劲教授表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人才强国的新时代战略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此前我国提出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此次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全新提法,让人眼前一亮。”陈劲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人才强国的战略规划是对照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稳步推进,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近15年我国发展的关键就是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很重要的举措是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治理与人才研究所研究员石长慧说道。

    同时,他也给出了具体建议:在“引进来”方面,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技术移民制度,优化外国人才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在“走出去”方面,要根据我国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需求,加大我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赴世界科技强国留学访学的支持力度,实施精准留学制度和措施。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教授田梅认为,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将有利于形成大兵团、规模化、高水平人才支撑体系,保障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的开展;通过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我国科学家牵头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将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领跑国际科技前沿,为世界科技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打破高端人才流动的‘围栏’,加快引育一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筑我国高水平人才高峰的战略支点,形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服务国家的战略部署和发展需求。”田梅说。

    打造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R&D人员全时当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7%,从2016年的387.8万人年,增至2020年的509.2万人年,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人才队伍大而不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还不够,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会议中的新提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我体会最深的是,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研究组织处处长龙海波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培养一支具备较高素质,规模宏大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这是建设人才强国的关键力量。

    那么,什么样的科学家能被冠以“战略”二字?龙海波剖析,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家但第一特征还是战略家,相比一般科学家而言,战略科学家还应具备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科技领军人才则突出在某一领域掌握最新科学技术,是具有独到见解且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更侧重于战术层面。

    陈劲认为,老一辈的科学大家如钱学森、朱光亚等,近年涌现的杰出科学家如黄大年等,都是我国战略科学家的典范。

    此次会议提到,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一些地方正在试点的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就是要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这是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有益补充,有利于‘不拘一格降人才’。”龙海波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与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才能发现、培养和使用更多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让更多青年科学家挑起“大梁”

    “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等内容,也是他一直关心的内容,我印象中他在不同场合强调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说,“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重视和关爱让我们科研人员感动和振奋,同时,我们也期待有关部门出台的更细化和可操作的措施,把总书记的要求切实落地。”

    付巧妹在古DNA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世界瞩目的成绩。年近40岁的她坦言,现在最关心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据我所知,国家各部门近两年陆续出台了不少文件,给科研人员松绑,给我们更大自主权,也改善青年人的待遇,但总体来讲,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落地。”付巧妹说道。

    “至少我看到一些年轻人确实挺难的,科研工作中的无序竞争比较严重,生活压力也很大。”付巧妹说,“现在大家经常会感慨我一路走过来可能算比较顺,但其实也经历过非常难、严重的自我怀疑的时刻,所以我很理解年轻人的难处。”

    让她欣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付巧妹深有感触。

    “这也是我最想呼吁的一点,就是怎样让科研人员,尤其是做出一点成绩的科研人员有更多空间和时间专注学术,去钻研他们所在领域最前沿的问题,这样他们才能持续走在前沿,产出重量级成果。”付巧妹说,不少科研人员都反映,疫情期间是大家时间最多、产出最高的时候,因为受科研以外的繁杂事务干扰比较少。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这让任晓刚感触颇深,这也是此次会议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新关键词,突出体现了尊重客观的人才发展规律,彰显了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的人才发展态度。

    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目前,我国科研人员队伍以40岁以下的青壮年为主体,是一支年富力强的人才队伍。“要用好这些青年科研人员,需要加大各类科技计划和人才项目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在各类科技计划中扩大青年科学家项目比例,提高青年科研项目的资助率。”长期关注科技人才发展的石长慧认为,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稳定增长机制,给青年科研人员相对稳定的支持;发挥院士的榜样作用,在提高科研能力、涵养科学家精神方面给青年科研人员以指导和帮助。同时,通过推广长聘制等方式,在加强考评的基础上,为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体面的收入……

    天下英才聚神州的蓝图正徐徐展开。从人才大国到人才强国的转变,中国的步履坚实而稳健。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

    (科技日报北京9月29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