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9日 星期四
“外防输入”重压之下,看常州高新区如何引创新团队、促成果转化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 讯 员 郭明珍 谢佳妮

    眼下,尽管江苏新冠疫情得到全面控制,但外防输入的压力仍然艰巨。

    如何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科技合作不断线,成果转化不停步,加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科技日报记者从9月8日在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举行的第九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暨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赛上了解到,今年来,该区把压力转变为动力,把困难视作为机遇,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要求各级干部主动作为,调思路、转方法,坚持双创工作不放手,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该区副区长杭宏伟介绍,常州高新区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聚焦打造两特三新一现代产业集群,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创新政策体系,加快发展以人工智能科创港、创意产业基地、碳纤维科创港为代表的双创载体示范区,以及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构成的高端引领、全域覆盖、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新格局,全力打造创新创业者的最佳栖息地。

    今年8月,该区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全区产业、技术和资本的高水平循环,专门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科创基金,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和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防范风险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国有资本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来区集聚,引导更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和重点产业,加快促进现代产业发展,打造资本集聚、产业集聚、创新集聚高地。”该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说。

    7月以来,由于江苏疫情,在出不去、进不来的困难下, 该区科技局更是主动作为,牢牢抓住科技型企业,积极推动产才融合发展、强化科创平台绩效评估、推动双创载体建设,尤其是在为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精准的服务的同时,着力通过线上交流与对接,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创新之果。

    杭宏伟介绍,该区按照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三结合的标准,重点布局了一批专业化、开放式的新型孵化器。目前,全区创业平台面积超275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孵化器7家,国家级软件园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共29家,实现了园区(镇、街道)全覆盖。

    同时,该区还建成了江苏集萃安泰创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江苏天汇空间信息研究院、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南方)等一大批高端载体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通过设立创新链引才、柔性引才等创新人才机制和政策,大力引进各类“高、精、尖”人才和产业紧缺人才。目前,全区累计吸引培养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973名,其中,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100名,培育江苏省双创团队12个,江苏省双创人才132名。

    杭宏伟告诉记者,通过多年持续培育,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在自主创新、体系布局、应用示范等方面,已基本完成前期积累,形成了一定特色和优势,有望进入快速发展、爆发增长的新阶段。

    (科技日报常州9月8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