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9日 星期四
高新引领 软硬兼顾
这里要当“创新沈阳”的中坚
东软集团旗下公司东软医疗的CT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十四五”期间,沈阳高新区将在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6+6+3”的产业体系,健全“软”“硬”兼顾的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打造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支撑沈阳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王立勋 沈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本报记者 郝晓明

    在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沈阳高新区)东软集团的无人驾驶测试场,由东软睿驰公司自主研发的L4级自动驾驶测试车,在无人驾驶情况下,自如地完成倒车进库。

    作为我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东软集团是我国最早开展自主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之一,其投资成立的面向下一代汽车提供技术和出行服务的东软睿驰公司,在新能源、高级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等领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取得自动驾驶相关专利279项,量产产品53种。“30年前,东软集团起步于东北大学,成长于沈阳高新区,以软件创新与沈阳制造相结合,研制出我国第一台CT。而立之年,东软集团将在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谋篇布局再出发。”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东软集团、新松机器人、沈阳国际软件园、中钛装备……在这片以“高”和“新”为引领的园区里,中小企业茁壮成长,成为上市公司、行业领军者、隐行冠军。沈阳高新区深耕IC装备、医疗装备、机器人、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一系列扶持与服务,推动浑南区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为“创新沈阳”和辽宁高质量发展赋能。

    梯度培育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创新力量

    与东软集团相距1000多米,是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距科技)无人机的试验场地。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农业植保无人直升机正在进行起飞、喷洒、旋停等一系列动作。

    “这架无人机,可以负载与飞机自身重量相同的30公斤的农药包,只需25分钟,即可完成100多亩玉米的喷药工作。”无距科技总经理助理冯洋介绍。

    与东软集团相似,无距科技的创始人苏文博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为响应国家创新创业号召,他带领中国科学院十余名博士和硕士创立了无距科技,在沈阳高新区放飞成长。

    短短几年,无距科技已成为一家集无人机飞行控制器、无人机整机、无人机大数据监管云系统等设计研发与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50%,单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占据国内较高市场份额,巡检类整机产品远销德国、柬埔寨等海外市场,B轮数千万的融资已完成。

    “省市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工业无人机领域科技创新,通过计划项目、平台基地、人才团队等手段对产业给予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无人机产业集群。”苏文博介绍,以沈阳市为例,现有无人机企业近50家,业务覆盖整机及零部件制造、无人机服务等方向,形成了从材料到整机制造的较为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链条。

    在沈阳国际软件园,美行科技、向日葵教育、小牛翻译等一大批细分领域的冠军科技企业崭露头角,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成为沈阳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后生力量。

    沈阳国际软件园董事长赵久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秉承“外引内育”和“抓两头带中间”的核心发展策略,沈阳国际软件园从“人、企业、产业”三个维度出发,积极培育辽宁本土科技型创业企业,目前已拥有162家本土高新技术企业,30余家本土成长的全国细分市场隐形冠军企业,22家拟上市培育企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沈阳国际软件园入驻企业1339家。

    育“小”助“大”,“软”“硬”协同,沈阳高新区已构建起完整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创新主体规模加速壮大。2020年,沈阳高新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52家,连续两年净增超200家,总数达786家;新增瞪羚及潜在、种子高成长性企业10家,总数达23家,居全省前列;获批雏鹰企业349家,占沈阳市总数的45%。

    做强产业 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沈阳高新区打造了机器人、IC装备、数字医疗设备、民用航空等12个专业化产业园区,初步构建起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眼健康、电子商务等十条产业链,大力发展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国家级产业创新集群。

    去年年底,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沈阳高新区挂牌成立。这是东北第一家以政府主导、企业化运营的新型研发机构,旨在调动协同各类创新主体,集聚链接国内外创新资源,着力开展产业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前沿技术研究,协同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

    按照沈阳市委、市政府部署,沈阳着力构建“空间网络化、类型集群化、功能极核化、方向精准化、组织差异化”的全域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一城引领、三区支撑、组团聚合、多点协同”的科技创新空间联动格局。其中,“一城”即浑南科技城,“三区”即沈阳高新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辉山农业高新区。

    沈阳市科技局局长赵日刚表示,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孵化+投资”和“产研院+产业园区”模式,构建并探索出生产科研成果、经营科研成果、利用科研成果经营收入进行科研成果扩大再生产的新机制、新模式,推进源头创新、协同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走出“产学研用金”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形成“创新沈阳”的内生动力,为沈阳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供给。

    从当年的电子一条街起步,发展成为拥有786家高新技术企业、115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瞪羚及种子、潜在高成长性企业和8家上市企业的创新热土,如今,沈阳高新区已成为“创新沈阳”品牌建设的中坚力量。

    沈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立勋表示,“十四五”期间,沈阳高新区将在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6+6+3”的产业体系,健全“软”“硬”兼顾的产业发展体系,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6个细分主导产业,做精先进材料、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6个细分特色产业,超前布局未来城市、未来信息技术、未来健康等3个细分未来产业,全力打造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支撑沈阳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