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7日 星期二
中新天津生态城:在绿色里让生活慢下来
天津生态城将打造“步行和骑行友好城市”样板 受访者供图

    32.1公里

    中新天津生态城启动32.1公里的线性绿色廊道系统建设,将各具特色的海景、湖景、河景、城景串联起来,开启“从绿地到绿地”的生活和游赏新模式。

◎本报记者 陈 曦

    慢行步道可以让生活“慢下来”,是人与自然、与城市相融合的有效途径。记者8月14日获悉,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启动32.1公里的线性绿色廊道系统建设,将各具特色的海景、湖景、河景、城景串联起来,开启“从绿地到绿地”的生活和游赏新模式。

    编织充满活力的慢行网络

    从开发建设之初,生态城就借鉴国内外生态城市道路绿化经验,拓宽绿化带,并注重对慢行系统的建设。生态城规划的人行步道和小区绿道密度为9.4千米/平方千米,远远大于机动车的道路网密度。在生态城内,慢行系统遍布居住社区、商业设施、景观开敞空间等处,形成了充满活力的慢行网络。在2017年编制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绿道系统专项规划》中,生态城还规划了滨海观鸟、河湖观光、海洋休闲等6条不同主题的特色线路,让绿道成为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旅游资源。

    据了解,生态城围绕线路通达和景观优美两大关键指标,对现有绿道系统进行了“全面体检”,并划分为基础优秀、基础良好、基础不足3种级别。根据绿道现状,生态城以服务城乡居民、提升生活环境为目标,紧扣绿色宜居城市建设理念,确定了一期绿道规划和改造方案。

    一期绿道改造项目规划面积约26平方公里,总长度约32.1公里。针对路面情况较好,道路宽度基本满足要求的“基础优秀”绿道,生态城将对其进行简单提升,统一设置生态城绿道标识,并对自行车骑行与慢步道路进行分界。针对部分“基础良好”绿道,生态城将对现有景观进行提升改造,让植物风貌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良好的生态基底。针对一些正在建设中的“基础不足”道路,生态城在加快道路施工的同时,精心设计绿道景观,打造以人为本的慢行系统。

    据悉,该项目将于今年9月开工,计划明年实现贯通。

    打造智慧化绿道系统

    好的绿道应该是步行友好、功能混合的公共场所。生态城将通过建品牌、联绿道、聚生活,将生态城绿道打造为充满特色的城市脉络和全新城市品牌。

    建品牌,即把具有生态城特色的标识和IP充分融入到绿道建设中,如在入口标志物、地面、室外游乐设施等处,强化绿道标识,打造有辨识度、记忆点的城市空间。

    联绿道,则是要对规划范围内的32.1公里绿道进行贯通,并从旅游步道、路面、标识、设施、绿化方面,实现对绿道系统的全面联通,构建一个完善畅通、宜行舒适、充满活力的慢行网络。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慢行步道系统,提倡“慢下来”,并引导提升步道的功能性,增加人与城市、人与人的接触空间。

    生态城步道的聚生活理念,则是在绿道内增加服务驿站、公共卫生间、运动场所等服务性设施和休憩空间,方便市民亲近自然和游客观光。绿道系统还将与周边小区和社区配套相连,创造出“从绿地到绿地”的游赏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融。

    结合区域智慧城市建设,生态城还将对绿道系统进行智慧化提升,通过智慧停车、智能安防、智能照明、环境监测等模块,让绿道系统为市民出行提供更优服务。

    让市民享受“绿色福利”

    生态城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风貌特色和水绿交融的生态基底,此次绿道规划设计充分考量区域自然环境,将绿道系统融入海洋、河湖、城市三大生态背景中,形成“一环+一廊+一湖”的绿道空间结构,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创造人与自然亲近的美丽空间。

    “一环”即多风貌景观特色环;“一廊”即城市生活体验廊;“一湖”即河湖观光区。基于绿道空间结构和沿线景观特点,绿道系统整体将呈现为海堤观潮、滨海观鸟、运河湿地、河湾风情、生态绿谷、文化绿廊和碧湖观光七段主题风貌,系统展现生态城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

    绿道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将成为生态城重要的标志性景观和承载休闲娱乐、健身运动、旅游观赏功能的有效载体,让市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绿色福利”、提升幸福指数,推动生态城打造“步行和骑行友好城市”样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