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2日 星期一
二十八年后
这位独手司令成功开辟新“战场”
本报记者 张 强 通 讯 员 周 仁 郭干干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要像老班长邱少云那样牺牲自己……”

    28年前,1993年10月,还是邱少云生前所在单位战士的张洪峰三次写下请战书,强烈要求到最危险的地域执行任务。为保护群众和战友安全,他毫不犹豫地抓起不法分子投进人群的爆炸物,在抛出瞬间被炸掉左手和右眼……醒来后,他忍着剧痛,如此说道。

    如今,已成为甘肃省张掖军分区副司令员的他始终坚守那句承诺,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新战场,把对党的感恩之心化为爱民之情,以伤残之躯践行党的为民宗旨。

    八一前夕,张洪峰被授予“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荣誉称号。

    哪里最难就战斗在哪里

    2017年6月,张洪峰从作战部队交流到甘肃省秦安县人武部任职。秦安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作为人武部政委的张洪峰与其他县级领导一道负责包抓所属乡镇的精准扶贫工作。

    “军人就应当冲锋在战场,我虽身残,但打硬仗、啃硬骨头是我的强项,请组织把我安排到脱贫任务最重的王铺镇,我最合适!”架不住张洪峰再三请求,县委最终同意了他的要求。

    扶贫帮困,张洪峰有经验,也一直在做。在他看来,只有为老百姓多做点事儿,才能报答党的恩情。

    第二天,张洪峰早早起床带人爬坡翻梁来到王铺镇。从那天起的几个月里,他踏遍了王铺镇的村村落落,组织群众集思广益理思路、定规划、选项目,提出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推广花椒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然而,种惯了马铃薯、杂粮的乡亲们,听到要改种其他作物都是一说三摇头。

    张洪峰并没有气馁,他和镇里干部一起为村民讲解政策、算账对比,白天地头讲、晚上入户谈……最终有50余户群众答应试种几亩花椒。为确保试种成功,张洪峰请来技术员讲课,找种植行家指导,方法对路事半功倍,当年的椒苗长势喜人。

    春去秋来,张洪峰看着一树树红玛瑙似的花椒,不禁喜上眉头。但问题很快来了——农产品虽然获得丰收,但当地山高路陡,行车困难,外地商贩进不来,花椒运不出,这可愁煞了椒农。

    修路!这是唯一的出路,但最难也在修路。张洪峰多方协调寻找项目经费支持,找城投公司争取水泥和沙石料。道路开工后,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他每天都盯在现场搞协调、抓监管。

    两年多来,张洪峰累计下乡百余次,先后10多次跑到省市县三级协调专项资金,为村民修建了17.3公里的产业路,打通农产品运输的“最后一公里”,群众实现稳步增收。2019年年底,王铺镇实现整体脱贫。

    把百姓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

    这是一场特殊的交接,虽没有仪式,但深情满满。

    “我虽然离开了秦安,但一直放心不下你的伤病,有什么困难可以继续找我,还有吕科长。”今年7月上旬,已升任张掖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张洪峰和秦安县人武部军事科科长吕彦涛特意来到王铺镇师山村村民李小花家,并给她带来药品。李小花患有类风湿病,双脚行动不方便,张洪峰每次到师山村都会看望她,鼓励她要坚强生活。

    “张政委身体有残疾,他更能理解我的病痛,他的鼓励更亲切,让我对生活树立了信心。”李小花说。

    “都说领导干部善于抓大放小,张政委却是个例外,在他的眼里,帮助群众从来就没有大事小事之分。”驾驶员杨杰对张洪峰的做法很是敬佩。他回忆,山路上若遇到同向而行的群众,张洪峰就会停车捎上一程。

    对此,张洪峰说:“如果没有党组织的关怀,我不可能从一名士兵成长为师职领导干部。我觉得,为群众多做事就是报党恩。”

    张洪峰深知,对于许多贫困家庭来说,子女接受教育才有脱贫致富的希望。

    2019年7月,王铺镇王铺村贫困学生周璇考上大学。但由于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他准备放弃上学外出打工。得知这件事后,张洪峰当即决定与这名同学结成帮扶对子,每年给予3000元资助。周璇只是他帮助的众多学生之一,10多年来,他先后资助了9名贫困学生,协调80.58万元为214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

    “张洪峰虽然身体残疾,但他从不认为自己‘特殊’。他身上唯一‘特殊’的就是他对群众的特殊感情。”张掖军分区领导深有感触地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