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6日 星期五
维修“大拿”守护部队“钢铁油龙”
◎林 铎 卢晓锐 本报记者 张 强

军中典型

    仲夏时节,粤北山岭,一支输油管线部队正在进行野外训练。

    “泵机出现故障。”对讲机里传来特情通报声。“熊繁荣在哪?”团长赖朝蔚大喝一声,老兵熊繁荣闻令奔赴现场。工具箱、白手套,那是官兵熟悉的“搭配”;排障准、速度快,这是大家敬佩的“大拿”。

    熊繁荣,联勤保障部队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某管线团三级军士长。这位身材瘦弱却目光坚毅的老兵,是官兵眼中训练演习装备保障的“定海神针”,有着不少被官兵津津乐道的“传奇”经历。

    让国外专家竖起大拇指

    2007年,熊繁荣作为唯一的战士代表参加了全军管线部队装备维修骨干培训。在组织对某油泵机械密封故障进行集体会审时,包括指导培训的某国专家在内的大部分人,都认为问题出在机械密封本身质量不过关。

    专家的论断并没有使熊繁荣停止思考,凭借多年的经验,他认为问题并不在此。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拆卸检测了5台完好的机械密封,在确定质量没有问题后,又对挂车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分析,发现油泵机械密封故障是由于固定机械密封弹簧的压缩量超过规定标准导致的。

    一次课堂讨论时,熊繁荣鼓足勇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课室顿时鸦雀无声,外国专家更是连连摇头表示不相信,连着问了他十多个关于管线装备的专业问题,大到泵站开设原理,小到管线连接技术,他都对答如流。在场人员无不刮目相看,专家更是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决定进行第二次会诊。最后的试验鉴定印证了熊繁荣的判断。

    勤学苦练给了熊繁荣敢与权威较真的勇气。2001年,熊繁荣参军入伍,当时的主战输油管线装备都从某国进口,缺少教员和教材,“外文看不懂、线路理不清、原理弄不通”是普遍状况。只有初中文化的熊繁荣,凭借一股韧劲,从零开始背记新装备的设计图,抱着外文字典逐字啃说明手册,一天到晚钻在装备车底,只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就熟练掌握了4类进口装备的工作原理,共计350多个部件的结构组成。

    这些年来,他带领技术骨干承担了单位所有管线装备的保养和检修,为单位节约了数十万元的经费,单位所有的管线装备,他都了如指掌。

    问诊“油龙心脏”妙手回春

    输油管线被誉为“钢铁油龙”,泵机则是为管线源源不断提供动力的心脏。大项任务只要有熊繁荣在,就不会让装备“趴窝”。

    2019年,全军管线部队组织实铺实输演练,泵机要24小时不停歇持续运转一个月。

    “报告!机械密封出现故障!”演练期间,泵机突然“趴窝”不转。此时天色已黑,暴雨如注,熊繁荣二话不说,拎起工具箱便往外赶。由于机械部件不能沾泥沙,熊繁荣只能钻进狭小的泵机舱,借着头灯的光线排除故障,豆大的汗珠不停往外渗,不一会儿迷彩服便湿透了。

    盛夏高温,加之持续强降雨,新型泵机组参与演练不够稳定,经常出现无法启动等突发情况。一有故障熊繁荣便停不下来,在40多公里的管线铺设线路上来回奔波,往返于各个泵站之间,连续通宵达旦好几天。

    “万一因为故障出现渗漏,不仅会中断演练进程,还会威胁到战友们的生命安全。”为了保证演练顺利进行,熊繁荣一直没闲着。部队开拔前,他还特意带着一名战士检查所有装备并进行保养,花了将近一周时间设计工艺流程,反复论证,数易其稿,最终得到领导肯定。

    在不间断的工作下,他及时排查处理了各类装备险情60余次,保证了演练全程实输油无一滴渗漏。

    创新提升战场打赢底气

    与管线装备打了那么多年交道,库房成了熊繁荣最爱呆的地方。他经常一头扎进装备堆里捣鼓,一泡就是一整天。这不仅让他对装备性能了如指掌,更为他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平台。

    2017年,部队在野外执行任务,由于管线铺设路线需频繁跨越公路,过往车辆经过过路盖板对管线产生压迫,导致部分管线受损出现渗漏。为解决这个问题,熊繁荣脑海闪过一个想法:立足现有装备搭建六寸门桥。

    他的想法一时间遭到不少人反对:用管线作为支撑原件既搭设困难也容易发生漏油。尽管大家不认可,但熊繁荣并没有气馁,他废寝忘食地一遍遍尝试,设计研发了管线堵头,保证了输油过程中线路的密封性。最终,熊繁荣不仅成功创新了门桥搭设方法,并有效避免了过路盖板对管线的压迫,单位将他设计的管线搭建方法作为特殊地形管线铺设的训练科目确定了下来。

    日常承担修理任务的熊繁荣,时刻不忘总结经验,研究思考着在实际运用中提升输油管线装备技术性能的方法。这些年来,他绘制了《管线装备图册》,编写了《管线装备技术重点难点解析100例》《泵站机组故障排除50招》等5本学习教材。

    当兵20年,熊繁荣荣誉等身,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荣立二等功1次……但奖章和证书都被藏在箱底,他只是日复一日穿梭在各种装备之中,守护着“钢铁油龙”。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