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6日 星期二
依靠技术创新 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草原

记嘱托

◎本报记者 张景阳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进行审议时,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负责人告诉参加审议的习近平总书记,锡林郭勒草原60%以上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不再在草原新上矿山开发项目,总书记对此予以肯定:“留在那,子孙后代可以用!”

    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内蒙古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以来,内蒙古不忘使命,牢记嘱托,推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交融、相互促进,逐步走出一条科技创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之路。

    提升生态产品生产力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蒙草生态董事长王召明关于“让大数据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案受到广泛关注。

    “借助‘生态大数据’,可以系统、全面、准确地了解区域水、土、气、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数据信息,为它们建档立卡;借助高分卫星、物联网、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时监测、精准指导生态环境体系中哪里需要保护、哪里需要修复、哪里可以利用以及如何施策。”王召明向记者介绍说。

    近几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依托小草数字技术团队,整理了全自治区1980年至今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以及草原轻、中、重度退化沙化盐渍化分布情况等专题数据;收集有地理坐标的植物标本10万份,收录近6.2万种林、灌、草信息,采集了140万份土壤样本,建立了功能较全的植物数据库以及植物适宜性生长区模型;利用自主研发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累计修复各类土地面积近3000万亩。目前上述团队的数据产品已经覆盖到山、水、林、田、湖、草等多个生态类型的管理体系,让构建生命共同体做到有据可依。

    草原保护和荒漠化治理是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近几年来,内蒙古根据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科技需求,不断地进行适用技术的研发、集成和应用推广,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原则,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生态的恢复保护与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阿拉善盟乌兰布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是内蒙古科技创新引领实现生态治理和产业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开发区建成后,坚持科技创新思想,围绕沙漠特色资源,加快集聚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着力构建以生态沙产业、沙漠新能源、沙漠旅游、生物技术、环境保护、高技术服务业、现代物流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开发区负责人表示:“园区的成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引领支撑,以高度重视沙生植物科研为出发点,内蒙古先后建立起了沙生植物研究实验室、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迅速有效提升了沙漠地区生态产品功能,实现了荒漠化治理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双赢。”

    开启资源利用新时代

    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蕴藏着世界已探明储量41%的稀土以及铌、钍、锰、磷、萤石等175种矿产资源。

    在缺乏科技创新力量支撑的年代,白云鄂博矿区大量的废弃原料被储存在尾矿库,造成了稀土的粉尘污染、重金属的放射性污染和资源的极度浪费。

    中国科学院院士、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沈保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白云鄂博稀土尾矿库中矿藏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远远不是金钱能衡量的。绿色发展是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做支撑。”

    近几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的鼎力支持下,作为“稀土之都”的包头市在稀土及稀贵金属的二次利用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从矿物分选、稀贵金属热力动力研究到新材料制备的完整体系,获得了稀土精矿分解、稀土元素分离、稀土金属制备等一大批攻克了技术瓶颈的新技术、新工艺。

    在新技术层出不穷、新材料接连问世、新行业迅速崛起的背景下,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对此,内蒙古始终坚持着眼长远发展,找准发展定位,统筹考虑内蒙古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优势,逐步探索出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领支撑的资源综合利用新路子。

    内蒙古自治区矿藏资源丰富、能源储备充足,是我国“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自治区科技管理部门紧抓实际、合理布局,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成功促使一大批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煤化工、风能、太阳能等众多开发利用领域,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将继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优质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优势产业等重点领域,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特别是在稀土、能源、种业等领域持续发力,以创新引领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