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6月1日,众多知名校外补习机构被定格处罚;6月15日,教育部正式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提出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来说,风暴已经来临。裁员、股票大跌、机构清盘,这条曾经资本热衷的“明星赛道”,虚火退去之后只剩得一地鸡毛。
不过家长们并不关心这些。他们关心的是,这一次“减负”能否真正落到实处。
教育负担越减越重,是二十年来人们亲眼目睹的事实。似乎在高考指挥棒不变的条件下,除了“内卷”,将压力层层加码,转移至学生书包外别无他法。
然而这次的“整顿风暴”,仿佛辨证施治的医生一样,一针扎在了“减负难”的病根儿上。
表面上看,“减负难”不过是疥癣之疾,实则不然。“减负难”的本质原因,是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的焦虑,是对学校教育主体地位缺失的应激反应,也是对乱象丛生的校外培训的无所适从。由此可见,高考并不是“减负难”的病因,无处安放的教育焦虑才是。
这次减负,从一开始为教育行业准备了一套君臣佐使的“复方药剂”。
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是核心。唯有提升供给端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最直接的缓解教育焦虑。从供给侧优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方式,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才能够减轻校内的作业负担,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更令人欣喜的是,《意见》还直接指出了“减负”工作中往往被忽略却又很重要的一环:即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除了收入和权益保障外,更应该将教师从文山会海、花样繁多的通知、检查中抽出身来,以考核为风向标,让教师们一心一意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校外培训首重公益性是关键。近年来,资本的涌入已经让人们认识到教育一旦被裹挟会疯魔到何种地步。嘴上为了孩子,心里都是生意,把教育焦虑当成源源不绝的真金白银,损天下而肥一人,这种“资本”必须立即从教育行业中驱逐出去。原因何在?教育是国之柱石,教育从业机构天然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服务的属性,必然“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
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则是“药引”。此次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意义非凡。打破了过去政出多门的局面,提升了监管执法能力,必然将引导校外培训机构逐步成为学校教学的补充,合规合理地融入当前教育体系中,实现“减负”工作的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