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18日 星期五
相关链接
可可西里的隐忧

◎本报记者 张 蕴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虽然青海省生态保护初见成效,但仍面临困难和挑战。

    “张老师,卓乃湖附近又发现一处沙化土地……”

    5月中旬,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活动“高原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团队正在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考察藏羚羊迁徙活动,分析影响藏羚羊迁徙的因素,包括湖水、土壤、冰川等环境变化对藏羚羊种群健康的影响。

    作为项目组高原动物微生物研究负责人,云南大学研究员张志刚在率队科考过程中,发现了可可西里面临的新问题。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可可西里地区冰川雪山消融、降水量增大、湖水退缩导致湖底外露,加之地区风大,进而引起沙化现象,沙化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治理,将直接威胁野生动物生境。”采访中,张志刚向记者坦言他的担忧。

    团队人员在卓乃湖上游采集了部分土壤样本发现,土壤下部大约二三十厘米的腐质层已逐渐接近碳化。

    张志刚介绍,现今卓乃湖湖水退去速度非常之快,较过去的河床相比,几乎缩小了2至4公里范围。河床一旦缩小,受高寒冻土影响很容易形成沙丘。“卓乃湖河床分布了十几平方米甚至更大的沙丘,沙丘形成地寸草不生,盐碱化沙漠化严重,这对藏羚羊产羔很不利。”他说。

    早在2011年,卓乃湖发生过较为严重的湖水漫溢事件,导致其面积由280平方公里缩减到168平方公里。

    张志刚团队此行发现,卓乃湖上游的可可西里湖可能会很快和可考湖相连,从而导致可考湖崩塌。而可考湖恰是卓乃湖上游主要径流,一旦崩塌会对卓乃湖产生冲击。

    “这些自然变化可能会对藏羚羊迁徙产仔和生存造成不利影响:卓乃湖湖水外泄,可能会淹没或冲毁藏羚羊的迁徙通道;卓乃湖面积骤减可能导致湖床裸露,湖岸草地退化(沙化),造成藏羚羊食物短缺。”张志刚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张志刚介绍,可可西里生境极端脆弱,受人类活动范围扩大的影响,野牦牛等珍稀物种栖息地范围逐步退缩到可可西里,这将对野牦牛遗传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改良家养牦牛品种造成影响。

    青海核心生态保护区面积大、海拔高、湿地多、气候变化极端,晴空万里瞬间变狂风暴雨暴雪是常态。即便是四驱越野车,在可可西里也经常遭遇陷车风险。这些不利条件,为这一地区开展综合科考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此,张志刚表示,目前来看,对可可西里的科考还存在大量空白,从大生境到小生态再到食物链,以及不同动物类型的调研迫在眉睫。“希望多地政府部门、院校机构全方面联合对可可西里展开系统调研,进而制定合理保护方案,并对后续战略研究合理规划。”他说,气候变化引发沙化问题并非无计可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是关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