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31日 星期一
国际要闻回顾
(5月24日—5月30日)

    国际聚焦

    失明患者接受光遗传疗法后恢复部分视力

    一项医学案例研究显示,一位近40年前被诊断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盲人患者,接受了一种全新光遗传学疗法,患者在佩戴光刺激护目镜治疗后成功恢复部分视力,可通过眼睛观看来识别、计数、定位、触摸不同的物体。这是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光遗传疗法获得功能恢复的首次报道。

    科“星”闪耀

    可自主跳动的人类自组织心脏类器官培育成功

    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培育出“迷你”心脏类器官,称为“类心脏”,它们可以自行组织为心腔状结构而无需实验支架,可自主跳动。这一成果可能会彻底改变对心血管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

    “最”案现场

    原子观测分辨率创最高纪录

    美国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像素阵列探测器(EMPAD)与更复杂的三维重建算法相结合,将原子观测的分辨率提高了2个数量级并创下新纪录。借助新技术,科学家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定位单个原子,这对于观察半导体、催化剂和量子材料来说非常重要,且有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蓦然回“首”

    磁性超导材料首次在室温下获得

    俄罗斯量子中心科研人员首次在室温下获得了磁性超导材料。相关实验是在钇铁石榴石单晶膜上进行的。该物质在某些温度下具有自发磁化作用。有关专家认为,借助该技术未来可创建不需要复杂和昂贵冷却装置的量子计算机。

    衰老进程首次有了确切评估指标

    你究竟老不老?或许很快就有一套生物指标可以确切地告诉你。新加坡研究人员首次描述了一种方法,可用于评估生物学上的衰老进程。这一发现不但可确定抗衰老干预措施的效果,也为未来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开辟了新途径。

    技术刷新

    单原子厚新型碳材料拥有金属特性

    德国和芬兰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独特的新型碳原子网络,新形式的碳像石墨烯一样,仅一个原子厚,但原子结构和电子特性与石墨烯截然不同,其有望在电池等领域找到用武之地。

    基础探索

    新指南放宽人类胚胎研究“14天规则”限制

    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26日发布了干细胞研究及其向医学转化应用的最新指南。这一最新指南对包括基于干细胞的胚胎模型、人类胚胎研究、嵌合体、有机体和基因组编辑等的研究提供了新指导,放宽了数十年来培养人类胚胎的著名的“14天规则”的时间限制,给科学家针对人类发育和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新冠病毒变体逃避免疫的结构细节发现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以及德国、荷兰的合作研究者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携带的基因突变在逃避免疫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关键细节。研究发现,所有突变都发生在病毒刺突蛋白上的受体结合位点。受体结合结构域上的其他位点不受影响。研究表明,未来的疫苗和基于抗体的治疗可以通过诱导或利用针对位于病毒受体结合位点之外的部分抗体,从而提供对新冠病毒及其变种更广泛的保护。

    奇观轶闻

    格陵兰冰盖发现大型汞源

    科学家发现格陵兰冰盖西南端有一个大型汞源,其冰川流域的融水河流中溶解汞含量非常高。这一汞源此前未被计入全球汞预算,将对北极局部甚至全球海岸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