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2日 星期三
未来气候背景下稻田甲烷排放量可能被高估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瞿剑)据中国农业科学院11日消息,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和南京农业大学联合攻关,发现大气二氧化碳(eCO2)浓度升高可以显著促进水稻生长,但对甲烷排放的促进作用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国际上远远高估了未来气候背景下稻田甲烷的排放量。该发现可以为我国乃至全球农业领域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纲领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作物学报》。

    团队首席、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张卫建介绍,eCO2浓度升高能够显著促进水稻生长,并可为稻田产甲烷菌提供更多的有机碳源。国际上由此普遍估计eCO2升高将提高稻田甲烷排放40%以上。

    研究人员基于前期试验发现,eCO2升高对稻田甲烷的增排效应随着处理年限的推移而呈显著下降趋势,第一年甲烷增幅达到69.4%,第二年为44.0%,第三年仅为25.6%。为进一步验证该现象并揭示其机制,研究人员借助步入式人工气候室开展了两个生长季的盆栽试验。研究显示,在两个生长季中,eCO2对水稻叶片光合速率、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促进效应相似;但对甲烷排放的提高效应显著下降,第一季甲烷排放增幅达48%—101%,第二季仅为28%—30%,这与前期试验结果一致。甲烷排放是由其产生与氧化两个过程决定,土壤微生物分析发现,eCO2处理可以同时提高甲烷产生菌和氧化菌,但随着时间推移,eCO2处理对甲烷氧化菌的促进效应更强,从而逐步加强了甲烷的氧化消耗,降低eCO2对甲烷的增排效应。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