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8日 星期三
葡萄专家技术加持 毛竹山村实现幸福蝶变
郑吉祥(右二)正在指导果农们对葡萄进行绑蔓。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刘 昊

    覆盖着白色塑料膜的大棚下,葡萄花开满枝头,芳香四溢。毛竹山的村民正在葡萄棚架下给新长出的嫩枝进行修剪、摘梢。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情况。

    “连续20多天的阴雨天气,葡萄灰霉病开始发生,大家选择嘧霉胺、啶菌噁唑等其中一种药品就可以防控,轮换喷施。”在葡萄种植园里,桂林市农业农村局技术员郑吉祥正在指导村民为葡萄绑蔓、定梢。

    “看见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葡萄种植园,我和果农一起激动地向习近平总书记问好。”4月27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郑吉祥难掩激动之情。

    毛竹山村是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的一个自然村,共46户156人。毛竹山村以世代生长的毛竹得名,曾经的毛竹山村民生活苦,村里环境差。“泥砖瓦,生活苦,南瓜汤,有女不嫁毛竹山”,道出了毛竹山村曾经的窘境。

    说起毛竹山村的幸福蝶变,村民们说,这得益于村里这些年来大力发展的葡萄产业。“毛竹山2002年开始引进种植葡萄,目前以红地球、南玉两个品种为主。”郑吉祥告诉记者。

    起初,不少村民都不敢种,怕种不好亏本。后来,毛竹山专门成立了协会,负责为群众跑资金、寻技术,协会会员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要求、统一包装。村民们也纷纷加入协会,大力发展葡萄种植。

    毛竹山葡萄种植连片面积大,郑吉祥经常会到村里开展葡萄实用技术培训,解答村民们在葡萄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我负责葡萄定植、修剪整形、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的工作。葡萄架式整形修剪乱和有机肥施入不够是毛竹山农户普遍遇到的技术难题。”郑吉祥说。

    村民王世端一家4口,儿子在南宁工作,自己在家闲不住,种了6亩葡萄,去年收入6万余元。在郑吉祥的指导下,王世端把葡萄V型架改成T型架,减少冬季留树枝条,大大方便了日常管理。“郑老师还告诉我们怎么修剪、怎么保果,他的技术我们信得过。”王世端告诉记者。

    在郑吉祥的指导下,王世端新种植了2亩葡萄新品种阳光玫瑰。“阳光玫瑰卖相好,价格高,最近葡萄蔓上长出了花蕾,今年就有收成了。”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目前,毛竹山村种植葡萄320多亩,家家户户都种有葡萄,年人均纯收入3万元。

    依靠种植葡萄,毛竹山村实现了华丽转身——由全镇最贫困的村一跃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被自治区认定为提子葡萄种植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成为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代表。

    产业兴旺,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还带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这些年,村里建起了漂亮的桂北特色居民楼,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如今,美丽富裕,生态宜居,已成为毛竹山村的新名片。山上连片的竹林,碧波荡漾;村里宽敞的水泥路,干净整洁;绿色的葡萄园里,村民们忙着对葡萄进行修剪,好一幅安居乐业的美丽新农村画卷!

    眼下,毛竹山村正紧跟现代农业的步伐,由传统的单一种植向种植、冷链加工、销售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产业发展、村民富裕、乡村宜居的农村新气象。

    乡村振兴,需要接续奋斗。

    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之后,郑吉祥这些天心里有了新的打算——他计划带领毛竹山村村民外出考察学习,改造目前葡萄架式,更新葡萄品种,发展更优质、更有市场竞争力的葡萄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下一步我要加强培训力度,在良种、良法、良艺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继续下沉到基层水果生产技术服务一线,把科学技术应用到田间地头,为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尽上绵薄之力。”郑吉祥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