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1日 星期三
兵团“夫妻哨所”:
三十二载巡边不忘来时路
通 讯 员 刘锦安 李洪君 本报记者 朱 彤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把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讲给孙子听;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接见的事,讲给孙子听;把‘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承诺,讲给孙子听;还要把我的奖章、证书,当成传家宝传承给孙子。”4月2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夫妻哨所民兵马军武如是说。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马军武成了“大忙人”,在哨所、抗洪守土纪念馆里给来接受红色教育的党员干部讲解那震天撼地、激荡人心的抗洪守土保卫战;受邀去各地做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

    “我从来没有后悔当年的决定,更永生难忘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如果需要我再付出一个32年,我一样会在一天岗尽一天责。”在报告会上,他讲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夫妻哨所创下这样的纪录

    1988年4月,中哈阿拉克别克界河发生特大洪灾,洪水冲毁桑德克龙口,造成185团大片田地被淹,多处房屋垮塌,许多道路和桥梁被毁。兵团、第十师党委汇集各方力量连续奋战16个昼夜,让河水重归故道,保住了国土,谱写了一首抗洪守土的壮丽史诗。

    这次事件以后,参加过这场保卫战、年仅19岁的马军武主动请缨,在边境线巡边、守水、护林。

    哨所距团部20公里之遥,周围除了沙山就是树林。185团是世界四大蚊虫聚集地之一,每年六七月份,这里的蚊虫铺天盖地。为了防止叮咬,马军武巡边时都会用一块在柴油中浸过的纱布顶在头上,柴油烧得皮肤火辣辣地疼,他的脸常是又红又肿,原本挺大的眼睛只能眯成一条细缝。

    1992年,经人介绍,马军武认识了张正美并喜结良缘。从此,昔日冷清的哨所有了笑声,又多了一个哨兵,军武哨所从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夫妻哨所”。

    每年春季气温回升快,山上积雪迅速消融,平时看起来异常温顺的阿拉克别克河变得狂躁无比,随时都可能撕毁堤岸,给国土和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一到这个季节,夫妻二人整夜无法入睡,每天夜晚都拿着手电一遍遍地查堤巡坝。春季是多雨季节,羊肠小道泥泞不堪,又湿又滑,一不留神便会跌个跟头,马军武的脸上常常是旧伤未好又添新伤。

    有一年巡堤时,他在河边被毛柳绊了一跤,如果不是死死抓住树杈,差点就见了“龙王爷”。每天晚上夫妻俩都坚持打开门窗睡觉,由于每天都把弦绷得紧紧的,马军武熬得眼睛通红,双颊也塌陷了,头发胡子乱蓬蓬。

    由于路途遥远,常年吃不上新鲜蔬菜,马军武落下了严重的胃病,发作起来疼得直打滚。看到爱人这个样子,妻子心疼得直掉眼泪,几次想让丈夫辞了这份工作,思来想去还是张不开口。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始终没有后悔,没有退却,创造了桑德克地段连续32年未发生一起违反边防政策事件和涉外事件的纪录。

    537280公里、400多双胶鞋、40多套军便服

    在哨所内的值班室办公桌上,有一个专门记录边情的值班登记本,上面详细地记载着每天各时段的边境线情况和界河水情。

    这些年,185团重新维修了哨所,条件改善了。可登瞭望塔、观察分水闸、看水、在巡边小道上巡逻,马军武的工作没有变。

    由于巡边路线较长,每天马军武都要揣上块干粮上路。饿了,啃几口干馍;渴了,喝几口河水。185团的冬季常常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一夜之间大雪可以下到半米深,就是这样的天气,马军武也要坚持出去巡逻。

    有人曾给他这32年的付出算过一笔账,这些年来,马军武风雨无阻地巡视在20多公里的边防线上,如果每天按一个来回计算,一天要跋涉46公里路程,一年就是16790公里,32年就是537280公里。妻子曾经留心过,这些年来马军武共磨破400多双胶鞋,剐坏了40多套军便服和迷彩服。

    2002年,185团被列为兵团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场在哨所附近建起抗洪守土纪念馆,马军武又兼起了解说员的职责。寂静的桑德克变得热闹起来,各地游客来了一批又一批,马军武一边介绍那惊心动魄的守边故事,一边宣传边防政策法规。

    出了名的马军武夫妇,并没有把“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卫国戍边英模”等一本本荣誉证书当作炫耀的资本。在他和妻子看来,所得的荣誉和赞扬都是一种特殊的提醒——守一日边关,保祖国平安,守一天哨所,让人民祥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