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1日 星期三
让各国人民真正用得上用得起
——博鳌亚洲论坛探讨新冠疫苗供应与可及性
本报记者 王祝华

    “要加强疫苗研发、生产、分配国际合作,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让各国人民真正用得上、用得起。”

    4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主旨演讲时,再次提倡亚洲和世界各国携手共克疫情。

    当日下午,来自不同背景、不同产业的国内外专家、政府部门嘉宾,围绕此观点从全球视角展开讨论,在“怎么办”上提出了诸多思路。

    据4月20日最新统计,全球156个国家已接种了超过9亿剂新冠疫苗。“这些疫苗80%以上是在中高收入的国家接种的。”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代表处卫生系统与卫生安全协调员乔建荣表示,如何让所有人尤其是不发达国家用得上疫苗,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考验各国的人道主义和道德标准,检验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的有效性。

    随着中国疫苗走向海外,多个国家接种中国疫苗的效果逐渐显现。针对个别国家、个别人对中国疫苗是否又快又好的顾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表示,中国疫情防控研发步伐迅猛,得益于战略决策早和体制优势,另外还有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强力推进疫苗研发。

    “以前中国新药研发工作流程是串联的。新冠疫情发生后有了专班,把原先一系列的工作模式由串联变成了并联。”郑忠伟强调,“中国疫苗研发虽然快,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中间环节被省略。”此外,在推进研发过程中,我国就已经考虑了国际合作,比如在境外开展三期临床试验,以及DNA疫苗与美国合作。

    新冠疫情是全人类都必须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是人类共同的事业。我国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的承诺,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

    “我国疫苗产能规划年底能够达到50亿剂,今年预计能够超过30亿剂产量。这是我国考虑到了全球抗疫的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郑忠伟表示,在布局新冠疫苗产能的时候,我国彰显责任与担当,按照公共产品属性,我国的企业定价原则是让全球人民都能用得起、能用得上。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卓越访问教授、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表示,对于大规模疫情防控,在国家治理和统筹上,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需要全球治理、全球多边协调和协商组织。

    “现在有一种所谓的疫苗民族主义,我完全不赞成,这是与全人类整体利益相违背的。”博鳌亚洲论坛咨委、阿斯利康公司董事长雷夫·约翰森表示:“需求巨大产能有限,怎样分发和提供疫苗,毋庸置疑需要更多国际合作。”

    “科兴公司目前总共向全球提供了2.6亿剂的新冠疫苗,其中60%以上提供给了中国之外的国家。”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卫东说,“上午总书记提到,中国企业已经在印度尼西亚、巴西、阿联酋等国开展疫苗联合生产。这些合作国家里,科兴的合作伙伴占了4个。科兴与这些国家不但合作开展研究,还联合多国科学家共同完成疫苗评价,同时还转移技术,进行合作生产,极大提高了疫苗可及性,可以迅速把疫苗从中国运到南美,然后迅速分发。”

    对社会关心的病毒变异问题,尹卫东回应,“大家完全不用担心,疫苗没有脱靶。”他表示,科兴公司已经获得南非和巴西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并启动了研究和实验,不需要大幅改变生产工艺,就可以更新其灭活疫苗。

    “疫情大流行背景下什么样的疫苗最有效率?一针有效是最大的优势。”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宇学峰介绍,该公司开展的国际多中心临床三期研究,由7个国家研究人员在5个国家76个研究中心,开展超过4.5万人的临床研究,向社会提供的疫苗证实打一针14天以后就可以达到将近70%的保护,对重症保护能够达到95%。另外,康希诺正在投入开发的黏膜免疫(可吸入疫苗),可提供三重保护。

    对宇学峰分享的新技术路线,乔建荣表示,这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中国疫苗研发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战略部署。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