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9日 星期五
三江永续 “风光”无限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本报记者 张 蕴 通讯员 王国栋

    4月初,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800千伏青南换流站内,高效运转的电气设备正将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清洁能源“打包”外送;林立的铁塔犹如钢铁卫士,护送着这些来自青藏高原的珍贵礼物一路东去,直达1500公里之外的中原大地。

    三十年前,青海省首座光伏电站在青海湖畔试点建成,装机仅有6千瓦,每天发电量20千瓦时。三十年后,青海省光伏装机1580万千瓦,激增260多万倍,跃升为该省内第一大电源。

    作为世界首条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它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

    世界屋脊,三江之源,生态环境弥足珍贵无可替代;江河永续,“风光”无限,清洁能源得天独厚亟待开发。

    青海“绿电”为全国实现“双碳”添足马力

    青豫特高压直流工程是我国新时代首条特高压直流工程,也是世界首条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特高压直流工程。

    截至今年3月31日,青豫特高压直流工程已累计向河南省输送“绿电”87.2亿千瓦时。

    这条“清洁能源大通道”非同一般:青海省得天独厚的风、光、水清洁能源禀赋,通过丝丝银线被输送到全国各地,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原百姓,打开冰箱、开启电灯,享受着来自高原青海的能源礼赠。

    这条特高压,被人们赋予一个贴切的名字:绿电。

    绿色象征自然、生命、可持续,如今,它更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词。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发展部主任王星楠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预计2024年,直流年输送清洁电量将达到4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替代受端原煤1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60万吨。届时不仅将促进青海新能源大规模消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具重要意义。

    王星楠介绍,“十三五”以来,14项清洁能源外送能力提升工程、27项并网工程的建设,使青海清洁能源外送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青海清洁能源全国范围内的输送消纳。

    4月5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闵行储能电站主控室内,负责人胡建波在电脑前仔细察看储能电站充电实时数据。该储能电站是国内首个开展双边协商市场化交易的储能企业,目前运营一切顺利。

    青海是清洁能源大省,太阳能可开发量超过30亿千瓦,风能可开发量超过7500万千瓦,综合开发条件居全国首位。截至2020年底,全省新能源装机达2441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规模的60.7%,占比为全国首位,这也为储能电站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发展储能产业是支撑以后大规模开发新能源的一个核心的手段,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要素。”青海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青海省光伏发电并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梅生伟表示。

    引领绿色生活 促进社会节能降耗

    高原四月,大地回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新村千枝吐翠,万木萌发,纵横交错的巷道干干净净,通透清爽的空气清新怡人。自从2018年国网青海海东供电公司在该村整村安装电热炕后,传统乡村常见的烟洞和堆积的柴草早已不见了踪影。

    说到电热炕,村民李永梅打开了话匣子:“电热炕干净卫生,不像从前土炕烟熏火燎,身上再也没有炕烟味了。使用成本也很低,每天电费不到一块钱,比烧煤炭取暖划算。”

    如今,像李永梅这样使用电热炕的群众遍布青海省各个州县。

    “十三五”期间,青海积极推动清洁用能和绿色消费。近三年来,仅青海玉树、果洛地区电采暖负荷年均增幅达3.7倍,清洁取暖电能替代成效显著。

    “纯电动公交车车厢宽敞,噪音很小,乘坐非常舒服,体验感很好!”经常乘坐公交车出行的西宁市民王女士对纯电动公交车有着良好的印象。

    截至目前,西宁市公交车保有量达到1940台,以纯电动公交为主的“绿色公交”占比达10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800余吨。

    和电热炕一样,服务和推动公共交通电气化也是青海积极推进能源绿色低碳消费方面的重要举措。截至2020年底,青海累计推广实施电能替代重点项目2336个,完成替代电量103亿千瓦时,减少燃煤消耗12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1.5万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