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7日 星期三
“精准滴灌”政策 为山西乡村振兴添活力

◎本报记者 王海滨

    3月15日,山西农业大学2021级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验班正式开班,首批115名学子采取校内理论课和校外实践课相结合的形式,增强理论素养,强化实践锻炼,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努力成为促进农业生产进步、产业业态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文化传承、基层规范管理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全民技能培训壮大乡村“双创”队伍

    山西省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融合线上线下培训模式,采取“边培训、边就业”和“订单式”培训模式,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采取“田间地头”培训、“农户+企业(农民合作社)”培训、居家手工技能培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提升各级劳动者技能,增添乡村发展活力。

    2020年,山西省实施了农业经理人、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带头人培训、技能提升、新农人主播培育、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等6项专项培训行动,并继续深入实施“三晋新农民鲲鹏计划”。截至目前,山西省共培训高素质农民3.8万人,颁证3.61万人,组织开展“三百”评选活动,认定百所田间学校,推出百名金牌教师,评选百佳技能农民,进一步健全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西见子村的郝卫芳、张小军夫妇大学毕业后,在晋中市扶贫开发协会的支持下,成立晋中市丰谷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乡亲们种植黑小米,发展“功能农业”。这几年,郝卫芳背着一口锅和家乡的黑小米走遍了中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带动家乡200户人口精准脱贫,每亩地增收近1000元。她说:“是农业经理人培训、创新创业者培训等多种多样的培训让我开阔了眼界,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精准滴灌”“靶向聚焦”政策促进乡村双创

    为推动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在广袤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近年来,山西省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滴灌”“靶向聚焦”政策助力创新创业。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丁艳荣介绍,山西在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创业用地、创业奖补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印发《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实施方案》《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方案意见,从政策层面给予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最大的便利。

    比如,对返乡入乡创业企业招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且持证人员,符合规定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每人每年7800元标准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降低返乡入乡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及财政贴息支持申请条件;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将个人贷款额度由15万元提高到30万元;移民搬迁旧宅基地腾退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和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复垦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返乡入乡创业生产经营……

    在各项政策利好的刺激下,2020年以来,山西返乡农民工省内就业80.7万人。

    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增岗拓岗

    2020年,山西采取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开发公益岗位、支持自主创业、设立未就业险等一系列稳岗就业举措,就业形势整体好转。目前,全省新增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18.84万人,返乡创业9.12万人。

    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三大旅游公路是山西带动乡村发展的“黄金之路”。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晋城沁水县做起了“旅游+公路+X”的大文章,发展客栈、民宿、农家乐百余个,推动万亩油葵、千亩连翘、百栋大棚、万棒香菇等20余个农业园区发展,每年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带动18个村1596户共4222人成功脱贫,4万多农民实现稳定增收。依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临县碛口古镇已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碛口“枣儿红了”红枣旅游文化节,旅游从业人员6000余人,带动了沿线12个贫困村4万人增收。大同市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100公里沿线的左云、新荣、阳高和天镇4个县区,连片打造了6万亩油菜花,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坊城新村黄花产业园也已开工建设。

    据悉,2020年,全省培育山西药茶加工企业和合作社200多家。截至2020年底,山西已有9.12万人返乡入乡留乡创新创业,“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代言人”,他们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无限活力和动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