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0日 星期三
四川:精准施策,老区焕发新活力
陈 科

    “过去这里被称为‘双山坪’。因土壤环境特殊,大半都是硬石子。种植水稻、玉米、小麦基本没有收成,随着精准扶贫深入实施,我家正大力发展养殖业,每年都要出栏10多头牛、100多只黄羊,过上了‘靠山吃山’的幸福生活。”在地处川陕革命老区腹地的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宝珠寺村,村民李本全谈及近年来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不已。

    四川是川陕革命老区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巴中、广元等5市37个县(市、区),辖区面积7.8万平方公里。近年来,川陕老区聚焦基础设施、特色产业、脱贫攻坚和生态环保等,不断强化规划引领和项目投资,老区振兴发展正不断取得飞跃。

    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来自四川革命老区、乡村一线的代表们,带来了他们眼中家乡的新变化。

    青山绿水变致富“金山银山”

    位于四川省达州市的宣汉县,在革命战争时期是川东游击军和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所在地,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红四方面军的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

    “宣汉是革命老区,曾经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县独建一个军的奇迹。但由于宣汉境内山区众多、交通不便,过去经济发展缓慢。”全国人大代表、宣汉县食用菌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耿新翠说。

    2014年脱贫攻坚启动以来,经过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宣汉县是当时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在脱贫攻坚中,该县将全县划分为东北部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区、中部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西部产业脱贫示范区等“四大脱贫攻坚片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巴山大峡谷旅游区的开发,直接带动了宣汉龙泉乡土家族乡整体脱贫致富。”谈到自己的见闻时,耿新翠说。龙泉土家族乡罗盘村位于海拔2500米的高山上,过去这里交通困难、贫困落后,脱贫攻坚中当地修建村社公路100多公里,并在村支书李永太的带领下,邀请农业专家指导种植中药材,2016年底该村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人均收入过万元。

    “如今借助大巴山峡谷旅游区,罗盘村的药材产业又有新的商机,今后生活还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耿新翠介绍,经过5年建设,巴山大峡谷旅游区已成为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康养理想地,充分带动了本地农民就业和脱贫致富。这片红色土地上,正处处焕发出致富奔小康的蓬勃生机。

    如今村民每人“三双鞋”

    谈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眉山丹棱县龙鹄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说,记得2004年10月自己刚就任时,村上农业产业、人居环境都亟待改善。“特别是村上的主要道路,可以说是‘下雨一身泥、晴天一把刀’,下雨的时坑坑洼洼、干了以后又结成硬块。而且村容村貌脏乱,在河面、路边经常有垃圾堆放的情况。”

    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得益于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启动,龙鹄村“三农”工作得到了极大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老旧果园改造先后落地,村容村貌不断提升。如今,龙鹄村作为丹棱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已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村庄、省级四好村,该村采取的“因地制宜、分类减量、村民自治、市场运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龙鹄模式”,还成为全国农村垃圾治理的样本。

    “如今的村民每人‘三双鞋’,在家穿拖鞋、出门办事穿皮鞋、上山务农穿胶鞋。村里许多老党员都对今天的幸福生活赞不绝口,都说赶上了大变化的好时代。”罗朝运说。

    而位于川陕革命老区腹地的四川巴中市,就在今年2月底,印发了《2021年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明确提出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11个方面着力,为革命老区推进“十四五”振兴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按照规划,巴中将推进石墨、天然气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大重点革命遗址修缮保护,促进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全国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建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