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3日 星期二
三江源“风雨操场”再无风雨

新春走基层

◎本报记者 张 蕴

    2月19日,新春的气氛洋溢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的玛多县,此时,玛多县室外气温已低至零下25摄氏度,但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室内风雨操场平均温度已达零上15摄氏度,十余名藏族学生在室内篮球场上激战正酣。

    素有“黄河源头第一县”之称的玛多县年平均温度在零下4摄氏度左右,每年取暖期长达11个月。酷寒缺氧的自然环境下,在温暖的操场上奔跑嬉戏,成为多年来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孩子们最大的心愿。

    “风雨操场”再无风雨

    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风雨操场从极寒到温暖的变化,得益于国网青海电力在当地开展的“偏远地区新一代能源供给系统示范工程”项目。

    国网青海电科院网源技术中心副主任赵文强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玛多县是“国家电网公司对口扶贫援建县”和“北方清洁取暖示范县”,2017年实现全县清洁取暖。而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风雨操场在学校实现清洁供暖后,由于操场内供暖设备损坏较多、无法修复等诸多因素,一直以来无法实现与教室联合供暖。鉴于此,2019年,国网青海电力以该校风雨操场为项目示范场景,建设完成偏远地区新一代能源供给系统示范工程。项目旨在针对供电供暖薄弱的偏远地区,建立全清洁能源为主的微电网系统,高效解决青海偏远农牧区的供电供热难题。

    2020年12月,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风雨操场正式通暖。“过去没有暖气,操场冷冰冰的,你看现在,外面这么冷,我们打篮球身上都出汗了!”谈及变化,学生多杰东智一边脱去外套,一边开心地说。

    记者了解到,这一系统通过集太阳能光伏光热、槽式集热、管式集热、低温相变储热、储电为一体的方式,实现偏远地区热、电、储各级能源协同贯通、智慧控制,为青海省在三江源地区清洁取暖供电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放下牧鞭 昔日牧人成了技术能手

    被浓浓暖意包围的,除了牧区孩子们,还有放下牧鞭的青年曲麦公保和参桑。

    学校风雨操场的教学设备库房被临时当作项目部和主控室,这里是该示范工程的“技术大本营”。藏族牧民曲麦公保和参桑说起最近的经历,笑得合不拢嘴——初中毕业后,曲麦公保和参桑曾在当地职校学习计算机及电气方面相关知识,但由于当地没有相应产业,俩人无法对口就业,只能常年过着放牧的日子。2020年9月,“偏远地区新一代能源供给系统示范工程”项目在投运调试过程中,为培养玛多县当地技术力量,帮助牧民实现教育脱贫和技术脱贫,国网青海电力项目人员对当地牧民进行技术培训,经过筛选,曲麦公保和参桑成为项目日常运维人员。

    “我们上过学,等、靠、要不能实现脱贫,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有了这样的好机会,我们更要自己去争取,要加油干!”看到一组组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集热器以及各种从未见过的新能源设备,俩人对美丽生活充满期盼。

    好政策、好机遇、好干劲,为曲麦公保和参桑两个家庭带来新气象。新春前夕,俩人领到第一份工资,欣喜着结伴去县城,为家中置办丰富的年货。曲麦公保说:“曾经以为我会在草原上和牛羊打一辈子交道,没想到这份工作让我接触到了高新设备和技术,也让我对未来又有了新的规划及目标,我想让我的小伙伴们都看到,我们的家乡在美丽的黄河源头,我们离天很近,希望会飞得更远更辽阔。”

    采访结束时,玛多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范起龙坦言:“清洁供电供暖项目有效改善了学校风雨操场的供暖设施,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送来温暖,也是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的示范项工程,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