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10日 星期三
俄罗斯工程院张丹院士认为——
疫苗短缺会缓解 精准接种需协调
◎本报记者 李 钊

国际战“疫”行动

    近期,中、美、俄等国生产的新冠疫苗陆续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接种,对不同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的讨论,疫苗接种不平衡情况的关切,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张丹认为:“任何一种疫苗的成功都是科学的成功、人类的胜利。目前还处在疫苗接种初期,短时间内需求一定大于产能供给,可能造成局部暂时性的疫苗短缺,但随着产能的提高和接种人群的扩大,这种短缺一定会得到有效缓解。”

    他认为,在中国目前大规模注射的灭活疫苗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成熟技术路线产品,完全可以放心使用。“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向中国政府申请购买这种灭活疫苗,充分说明了世界对中国疫苗和中国技术的信心。”

    张丹表示,中国积极支持并参与新冠肺炎疫苗国际合作,已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并承诺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中国在这方面为其他国家做出了表率,赢得世界性的赞誉。

    张丹提醒,应尽快发挥接种人群大数据的作用,“精准接种”,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制订因人施策、有区别度的接种方案,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实时调整。

    全球抗疫需要全球治理。张丹认为,“在疫情面前,不应该存在某个国家优先这种选项,也不存在北美最佳、欧洲最佳或者亚洲最佳方案,只有全球最佳方案。这就需要全球共识、全球谋划并力争全球最佳接种效果”。

    他进一步阐释,哪怕仅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说,按照不同国家、不同人种、不同地区、不同工种、不同年龄段来实施不同种类疫苗的精准接种,从而实现全球人群的精准防疫,其效率和效果也将显著增强,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达到疫苗效用的最大化,最终实现全人类的集体免疫。

    除了世界卫生组织、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国际协调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以及盖茨基金会等民间组织正在发挥作用外,张丹认为,在协调、调配全球范围内疫苗供应方面,还需要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