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4日 星期四
助力打造“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新平台
视觉中国供图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由受访者供图

    青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直接承载上合组织物流服务功能,是服务上合示范区建设的核心物流基础设施和先导平台,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高效落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简称上合示范区) “物流先导、贸易拓展、产能合作、跨境发展、双园互动”运行模式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青岛海关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坚持改革创新精神,瞄准需求,精准施策,加快构建“海陆空铁邮”五位一体的物流枢纽体系,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稳步推进国际经贸合作新平台建设,服务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发展。

    构建商贸物流枢纽体系

    1月15日,在青岛海关所属胶州海关关员现场监管下,“齐鲁号”欧亚班列“上合快线”胶州至比什凯克首班班列自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发出,“上合快线”再添新成员。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共开行欧亚班列401列,同比增长15.9%。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通过这一国际物流大通道实现互联互通,扩大贸易规模。

    国际班列的开行,为青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新动能,而胶州也成为青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先行军和排头兵,坐拥“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的双定位优势。

    2020年10月底,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布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由青岛胶州市承建的青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位列其中。这个枢纽由位于胶州市的上合商贸物流区和胶州湾国际物流区两个片区组成,总占地8.75平方公里。

    以青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发展需求为目标,青岛海关支持对胶州海关监管区扩容增量、提质增效,形成与“海陆空铁邮”五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功能齐全完备的物流枢纽体系。

    以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为例,胶州海关自2014年底获批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后,青岛海关先后支持在多式联运中心开办进出口、转关、过境、查验等口岸业务,推动开行中亚、中欧等5条国际班列。2020年,该场所实现货物吞吐76.5万标箱,同比增长11.0%,连续6年保持大幅增长态势。近期,青岛海关还将进一步赋予其进出口跨境电商、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等功能,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

    位于上合示范区核心区的中国传化(上合)国际物流港,是上合示范区龙头企业,为拓展国际道路运输渠道和规模,2020年青岛海关支持其设立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申建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构建上合国际道路TIR运输集结中心。“有了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后,我们就能实现进出口货物集结,开展TIR报关、查验,发展中俄、中哈、中欧等全程TIR定班专线。”中国传化(上合)国际物流港业务总监张全文介绍说,仅此一项预计每年可实现1100辆国际道路运量和1.1亿美元的贸易额。

    随着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加快建设,胶州市的空运优势将进一步显现。青岛海关积极支持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探索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胶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综合保税区重点招引航空指向性产业,以航空货运保税物流为基础,布局发展航空研发维修、特色冷链、国际金融结算等关联产业,现已签约项目13个,在谈8个,总投资约445亿元,包括国家电网芯片研发、太古飞机维修等项目。

    服务世界一流商贸集群

    “我们开发生产出的牛骨精、蔬菜包等新产品,最近受到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我们准备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青岛农心食品有限公司进口部门负责人姜雪说,这种发展态势,与胶州海关的帮扶是分不开的。

    青岛农心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高端调味品的外资企业。为研发新产品,2020年该公司投资2.4亿元建设二期食品自动化工厂,但受境外疫情影响,公司厂房建设、物流运输、设备安装进度均不同程度受阻。

    胶州海关针对大型企业进口设备批次多、货值高、精度高、存储要求高、安装调试严格等情况,灵活实施“监管跟着工期走”,实现海关监管与企业建设的无缝对接。此外,海关采取政策预指导、进口环节网上单证审核、“点对点”监管等措施,帮扶企业及时优化升级生产线,确保企业及时通关保障投资建设和扩大生产。

    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胶州海关找准制约发展的淤点堵点,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流程再造,靠前服务、精准帮扶,营造一流的口岸营商环境,吸引全球优质资源在青岛胶州耦合互动,促进国际商贸集群发展。据统计,2020年胶州外贸进出口总值达597.3亿元,同比增长18.2%。

    “线上智能化自动审签+人工集中分类审签”新模式,是近期胶州海关推出的原产地证证书签发改革举措之一。这一模式下,针对非优惠原产地证书,海关通过线上智能化自动审签,改变传统人工审签模式,非优惠原产地证书审签时长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1分钟,并且可以全天候自动审签。针对优惠原产地证书,海关采用人工集中分类审签模式,优惠原产地证书审签时长由原来的半个工作日缩短至1小时以内。此外,原产地调查流程环节也由之前的3次压减至2次,原产地实地调查时长压缩30%以上,非实地的原产地调查100%实现非接触办理。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胶州海关共为企业签发出口原产地证书7500余份,签证金额3.7亿美元,帮扶企业利用出口原产地证书,享受国外关税优惠1200万美元。据了解,当前胶州企业原产地证自助打印比例已达到74%,这为企业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近期,胶州海关正对辖区企业开展密集指导培训,该关联合胶州市商务局举办海关惠企便民政策宣讲会,制作分发《胶州海关惠企手册》,惠及500余家重点外贸企业,并派员深入辖区400余家重点企业,摸底商贸发展情况,解答企业230余条问题。胶州海关还积极落实属地纳税人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关企碰头会,掌握纳税企业底账,对困难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

    农产品加工生产出口是胶州辖区主要产业。为提高企业产品出口竞争力,海关积极加强农产品税政调研,争取税率调整,为辖区辣椒出口企业每年增收8000余万元。在支持保税业务发展方面,胶州海关用好用活辖区10家保税仓库,创新保税集群发展模式,开展提前介入、高效出入库、全流程跟踪等监管服务创新,促进棉花等专业市场发展。

    针对不同行业产业的具体问题,胶州海关进一步分门别类、灵活施策,为企业排忧解难。实施“两段准入”“无纸化”“无接触”查验,帮助辖区160余家进出口木制品企业快速通关。对于食品加工企业享惠不足的情况,胶州海关主动深入企业,提高企业享惠意识。对于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原料短缺、订单积压等问题,胶州海关建立企业档案,进行风险评估,对生产急需原材料、设备,实施快验快放、“合格假定、先放后检”快速通关模式。

    打造国际经贸合作平台

    近日,位于上合示范区的台励福机器设备(青岛)有限公司通过海关认证,成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

    “这意味着我们公司和我们的产品,拿到了一张国际认可的金名片,能够最大限度享受进出口通关便利。”公司副总裁正村隆幸称。

    “我们产品中有部分重要零部件需要进口,疫情期间因为物流受阻等种种原因,往往需要拖很久才到港。”企业进口课课长张霞介绍,进口通关环节的时间延长后,公司的生产线不能连续生产,进而导致了部分订单无法按时完成。据张霞介绍,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得知,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不但验得少通得快,而且不缴保证金,特别是因为不可抗力导致贸易中断后,还能优先恢复通关,所以就有了申请海关高级认证的想法和需求。

    目前胶州共有6家高级认证企业、85家一般认证企业,还有30多家企业正在积极申请高级认证。胶州海关正在加快推进海关高级认证工作,争创“AEO认证培育示范点”,力争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打造出海关认证服务标杆。

    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平台思维”,加强制度创新集成。青岛海关勇于“先行”,敢于“示范”,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优化制度供给,探索促进国际经贸合作的新路径,打造改革创新“样板田”。

    青岛海关将胶州作为海关各项改革的先行先试承接区,全面推进“海关改革2020”,落实“两步申报”“两段准入”“两轮驱动”“两类通关”“两区优化”,以及配套的17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探索嵌入式管理、触发式监管、泛在式服务的海关监管服务新机制,实现各项改革叠加集成、效益倍增。

    为契合上合示范区建设发展需要,青岛海关发挥海关统计数据优势,创新服务举措,联合青岛大学,开展上合组织国家贸易发展指数和景气指数课题研究,首创“中国—上合组织国家贸易指数”,同步建立指数发布展示平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具个性化、更具市场价值的数据服务。同时,青岛海关积极支持胶州筹建上合示范区海关科学技术研究院,以“检测前置、结果互认、通关便利”为目标,开展上合组织国家标准、技术、法规研究,提供咨询培训,推动上合示范区制度创新。

    青岛冠宇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年均进口肉类等产品达3万余吨,为保障居民消费等提供了重要支撑。2020年下半年,青岛海关支持将该指定监管场地升级改造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对接前湾港,将符合转场条件的商品,从前湾港转至胶州实施检查。这种“港口内移”“监管后移”的海关监管模式,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促进木材、农副产品进口,培育特色市场体系。

    改革不停步,创新无止境。青岛海关积极建设上合示范区进出口食品研究中心,研究上合组织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监管体系,探索建立上合组织国家食品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助力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食品农产品集散中心。在此基础上,青岛海关推动搭建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公共检测交流服务平台,牵头185家机构成立青岛检验检测认证协会,吸收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加入,加强检测标准和方法的合作研究,探索在相关领域和产业建立上合标准。青岛海关还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制定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的6项措施,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并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山东省科研立项。

    “十四五”开新局抢先机。2021年,青岛海关在海关总署指导下,牵头开展黄河流域海关关际合作,构建“智联互济”黄河流域关际合作新模式,推动形成“关、港、铁、区”大合作格局。胶州海关将发挥区位和制度优势,在监管服务上再优化,在制度创新上再集成,服务物流枢纽建设,不断推动胶州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数据来源:胶州海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