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3日 星期三
科特派的身影
活跃在广西南宁421个脱贫村
南宁市马山县科技局组织科技特派员到白山镇兴华村开展种桑养蚕技术指导受访者供图

◎通讯员 吴良艺 冯梓剑 陈秀清 本报记者 马爱平

    “村里有个科技特派员,等于有个‘活财神’。”1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科技特派员服务过的众多贫困村里流行着这样的说法。

    “十三五”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科技局共选派5批次、1628人次科技特派员,提供技术服务3.5万人次,实现南宁市421个贫困村科技服务全覆盖,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人才匮乏的问题。

    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成立合作社服务广大养殖户、引进科技项目……2016年,广西畜牧研究所科研管理科副科长廖晓光有了一个新身份——上林县澄泰乡新联村科技特派员。

    “我们不怕苦累,想搞养殖,但没技术。”这是廖晓光刚到新联村时当地贫困户向他吐露的心声。

    廖晓光在调研后认为,要致富必须发展产业,而产业发展必须要有科学技术支撑。为此,他多次邀请科技专家到新联村开展技术示范指导、培训等服务,不断提升当地农户的技术水平。

    廖晓光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后,将澄泰乡博艺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定为养殖示范点。在以示范基地带动辐射周边的同时,廖晓光还深入到各个养殖场进行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足迹遍布上林县的6个乡镇,一项项新技术在贫困村“生根发芽”。

    如今,像廖晓光这样投身田间地头的科技特派员,在南宁市421个脱贫村都能够看到。

    南宁市科技局依托科技特派员、结对科研院所、入驻科技型企业,开展面向普通农户的普适性技术培训和面向种养大户的持续性定制化服务,为贫困村培育科技种养能手。“十三五”期间,先后培育和服务农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3737个。

    南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宁市鼓励自治区级、市级和县乡级科技特派员组团开展服务,通过区、市两级科技特派员有效带动县(区)和乡镇科技特派员,有效提升县乡级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水平,培养本土科技人才。

    “通过组织马山县与广西大学农学院、上林县与自治区畜牧研究所、隆安县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邕宁区与广西农科院签订合作结对帮扶协议,发挥了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信息优势,助推扶贫产业发展。”该负责人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