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9日 星期五
身在疫区的他们
完成了远隔千里的培训约定
成 剑 本报记者 张 强
围绕城市进攻战研究无人机街巷巡飞战法运用 成剑摄

    军中典型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新年伊始的石家庄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正在此时,一股寒流卷着西风如约而至,冻透了整个城市……

    “看这样子是出不去了,原定的培训计划估计得……”电话中,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无人机工程系副主任胡永江嗓音低沉。

    还没等他把话说完,电话那头位于雪域高原的某部作训处邹参谋急得抢过话来: “不到半个月了,这时候你们说不来,那今年我们的无人机比武任务岂不就要泡汤?想想办法,胡副主任?”

    比武迫在眉睫,这可耽误不起!胡永江带领团队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计划有变,打造“1+N”全新方案

    放下电话,办公室钟表的嘀嗒声很是刺耳。胡永江猛地站起身,走到窗前,望了望窗外的阴霾,心乱如麻。

    为了这次无人机班组战斗行动比武,他们先后6次上高原到作战部队考察对接,制定总方案,设置训练场地,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稍作思考,胡永江随即找来团队的其他5名核心骨干商量对策,短时间内达成共识:人既然去不了,就干脆马上把已设计好的实训指导课程全部改成远程授课培训,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任务再难,时间再急,也决不能辜负一线部队对咱们的信任与期盼!”他说。

    无人机作战是个比较新的课题,从保障维修到战法推理,专业跨度很大,挑战不小。

    半年以来,每名成员都曾两度挺进高原。在极寒、缺氧的复杂气象条件下收集部队装备、训练相关的一手资料,就是为了使这次培训更贴近作战部队实际和实战要求。

    事已临近,谁也不想轻言放弃!

    窗外,寒风凛冽。会议室里,气氛热烈。围绕着100多页的培训设置和战斗行动两个方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逐章逐节、逐字逐句进行调整、修改。

    从夕阳西坠到东方破晓,不知不觉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历经16个小时的共同努力,这个团队终于打磨改造出了全新版本的两套方案。他们笑称这次的方案为“1+N”版本,“N”在他们心中代表着无限可能的创新。

    推导战法,高度还原高原飞行状态

    方案的问题解决了,授课内容也调整了,但他们对战法推理的实际效果还是没有底。

    即将组织培训的这支部队驻地在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无人机起飞时经常出现动力不足、起飞角度难以把控等问题,与内陆相比,发射起飞难度要大很多。另外,培训的指导形式由现场带训变为空中连线,这就对授课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将原理知识讲授和实装操作、战术战法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三位一体的授课模式。

    针对各自负责的作战行动科目,胡永江等人稍作休整,叫上自己的同事队友,从会议室直接转战训练场和装备库房:有效侦察、锁定跟踪、街巷巡飞、精确攻击……反复模拟无人机进攻作战的战术动作,推导战法行动。

    随着气温罕见地降到了-15℃,训练场和装备库这两个最冷的地方总会出现他们的身影。设置航向、调整参数、驾驭各类型无人机迎风飞扬,渗透突防、引导打击、牵引地空协同,一场场模拟的空中较量轮番上演。

    为确保操控的精确性,高度还原飞机在高原上空的状态,大家主动脱去手套掌控飞机,以获得最真实的战斗体验和性能参数。训练下来,每个人的手指冻得跟胡萝卜似的通红。负责本次培训授课任务的教员赵月飞打趣地说:“相对高原,虽还有差距,但这样的天气已经很应景了!”

    义无反顾,挺进全封闭教学区

    确认培训可以如期进行的消息后,邹参谋如同吃了一枚定心丸:“你们的专家就是靠谱!”

    正当大家都要稍松口气时,校区通过对周边形势综合研判,决定重点对教学区实施更为严格的全封闭式管理办公。

    作为服务作战部队的开年“大戏”,在急重任务和家属亲人之间,任何困难都无法改变他们舍家为业、义无反顾的选择。该系共有20多人主动报名进入教学区,驻守封闭办公一线。

    已半个多月没回家的胡永江,借想两个儿子的机会厚着脸皮又给爱人打了个再次“续假”的电话;59岁的路平教授告别老伴儿,主动请缨驻扎办公室,继续深度细化方案;女儿放假回来,赵月飞只匆匆见了一面,主动放弃了难得的团聚机会;妻子上班时,史凤鸣教员只能在训练场上操控飞机之余,靠电话指导独自在家的女儿的生活起居……

    在团队的努力下,无人机作战比武培训如期启动。动员会上,受训部队领导感慨万千:“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有解决不了困难的人。有你们这样一支团队,就没有打不赢的仗!有你们,我们放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