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8日 星期四
上海:中共三次代表大会留下的红色足迹
侯树文 本报记者 王 春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孕育诞生,百年来,红色便成为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文化基因。打开上海地图,三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共一大、二大、四大,分别在上海的黄浦、静安、虹口留下了红色足迹,大量的文物、建筑如同跳动的音符在历史长廊中回响。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跨越百年初心

    20世纪初,《新青年》对民主与科学的呼唤,五四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犹如狂风巨浪冲破了封建体制的桎梏。1920年,时年29岁的陈望道首次将《共产党宣言》翻译为中文,在上海出版。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最年长的何叔衡不过45岁,最年轻的刘仁静只有19岁。15位与会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正巧是毛泽东当时的年纪。

    一年间,中共党员的队伍迅速扩大。1922年7月,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原中共一大代表、中央局成员李达的寓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这一年国际国内局势错综发展,中国共产党投入了积极的社会实践。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认为,基于对中国复杂社会现状以及对自身的正确分析,党的理论更加成熟完善,并在二大得以集中体现。

    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共有党员50多名;二大召开前夕,全国党员人数已达195人。为期8天的会议上,中共二大创造了多个“第一”:发表了党的第一个宣言,第一次提出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顶天立地,中共一大是顶天,中共二大是立地。”忻平说,党的二大与一大共同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

    再踏新征程

    如今在中共二大纪念馆党章厅,天花板上的数字记录着第一部党章诞生以来的3万多个日夜。在党章厅的一面墙上,挂着超过1300本不同版本的党章。

    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

    时代在发展,党章的内容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指导思想也在与时俱进。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成长的道路不免曲折艰险,当年的革命先烈们也都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1925年1月,上海虹口淞沪铁路旁的一座石库门建筑里,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秘密召开。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中共四大代表的平均年龄为29岁,中共四大纪念馆曾对20位代表进行梳理,称之为‘跨越百年的80、90、00后’。”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童科说道。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一条小船到一艘巨轮,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到拥有9000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向无比壮丽的光明未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