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6日 星期三
铁腕护江 腰系绿带舞新姿
——“长江绿色转折”系列报道之二
吴 岩 本报记者 刘志伟 俞慧友 寇 勇 吴长锋

    隆冬时节,长江干流江心洲西岸与小黄洲东岸接合处,安徽省马鞍山市薛家洼林木成片,蓝天白云倒映水面。江水滔滔,诉说着薛家洼变迁。

    大江东流,入洞庭出南巢,串起荆楚千湖,荡漾百里鄱阳。从大开发到大保护,薛家洼正是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真实写照。长江中游各省尽显责任担当,决心如一,铁腕举措,为母亲河系上一条绿色腰带,秀出沿江发展新舞姿。

    治水,还岸线多样生态

    前些日,长江湖北宜昌段天气晴好,江水清澈,江豚活动频繁。它们或在水中逐浪嬉戏,或在浪花中跳跃翻滚,表演“托马斯回旋”,调皮又可爱。

    江豚是检验流域生态环境的一面镜子。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曾经,宜昌市化工产业规模一度超过千亿元,化工产值占全省近三分之一。然而,化工产业也让当地生态付出了沉重代价。

    治水,从治岸开始。

    近年来,宜昌积极实施企业关停搬迁后岸线生态修复,昔日生产岸线纷纷化身为生态岸线。宜昌破解“化工围江”经验已在沿江11个省市推广。2017年,湖北率先编制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1+5+N”系列规划,全方位构建起长江大保护长效机制。

    在江西九江市湖口县银沙湾工业园区,一块千余亩可用地于2016年被江苏某知名有机颜料生产商相中,计划投资30亿元上马酞菁颜料项目,签约后,却“卡”在环评上。

    “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变通,项目每年至少能给县里增加税收超2亿元。”时任湖口县县长的鲍成庚说,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路下,县里面最后放弃了这个项目。

    一公里内不再兴建任何化工项目、5公里内不再布局新建化工园区……关停取缔企业166家。类似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项目,湖口县一票否决了20多个。

    禁渔,给人民美好生活

    过去,薛家洼“滨江不见江”,码头、固废堆场、“散乱污”企业、养殖场、危旧民居、渔民住家船和作业船拥簇一起。

    “起居三米舱,捕鱼换口粮。”蔡来保17岁便随父亲上船捕鱼,过着“靠江吃江”的日子:凌晨出门打鱼,清晨上岸卖鱼。

    2018年之前,蔡来保住在船上。薛家洼位于长江东岸,因呈“凹”字状而得名,曾是渔民、渔船集中地段。最多时有57户229人,各类船只223艘。蔡来保就是其中一员。

    2019年,蔡来保用渔船征收补偿款等20余万元,一家人住进了新房。当地政府给上岸渔民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保也应保尽保,解除后顾之忧。

    亲身经历了薛家洼的变迁,73岁的潘克勤十分感慨。“以前的薛家洼,工业污染重,都不敢穿着白衣服从江边过。”他回忆说。

    经综合整治,拆除污染企业、挖走工业废渣、栽花种草复绿。今天的薛家洼,村外碧水泱泱、青山苍苍;村里曲径长廊、黛瓦白墙。俨然变身为附近居民亲江亲水亲绿的美丽岸线和城市“生态客厅”。

    同时,马鞍山市千方百计助力上岸渔民转产就业。如今,蔡来保在滨江公园从事水上保洁工作,兼职护鱼员,每月收入3300元。妻子张春英也在同单位,安居乐业。

    守护,赋大江盎然生机

    “这两年,巡江时经常能看到江豚。真没想到,儿时记忆中的画面还能再现。”宜昌市渔业协巡队护豚员谢顺友略显激动。

    经过多年保护,江豚快速减少的趋势正得到缓解,宜昌江段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增至17头以上。

    在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看来,这与近几年长江大保护和去年起实施的长江10年禁渔密切相关,长江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质优良,鱼类资源丰富,缓水区小鱼多了,吸引江豚捕食。

    自然和谐,长江生机盎然图景正徐徐展开。

    “现在,鱼明显多了,看着就让人高兴。”来自湖南岳阳洞庭湖的渔民秦乐意如是说,前些年,洞庭湖区域一座座造纸厂、化工厂拔地而起,部分废水直排湖中,采砂船昼夜轰鸣,湖里的鱼越来越少。

    2016年以来,岳阳关停长江干流、洞庭湖沿岸116处砂石码头堆场,复绿42.3万平方米。采取禁砂、治岸、拆围、退捕、截污、净水等举措,长江和洞庭湖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洞庭湖、鄱阳湖——长江的“双肾”,在全面禁捕后,湖面不再见往年渔船出港、渔民下湖热闹场景,悄然勃发的新生机取而代之。

    刀鱼群、白枕鹤、小天鹅、麋鹿……长江迎来越来越多“新居民”。去年6月,洞庭湖区监测到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低危物种棉凫。

    铁腕护江,实拳出击。未来,江豚、棉凫等稀客在长江的“能见度”必将越来越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