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6日 星期三
科研人员深入农村的路通了
陇原大地更美了
张文丽 杜 英
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成为农民脱贫路上的好帮手。图为天津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赵飞(左)在甘肃省甘南州建成的青稞增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工作。 新华社发

    典型派

    田间铺画卷,技术作画笔。今年是科技特派员制度落地甘肃第18年,也是甘肃书写服务“三农”新篇章的重举之年。

    “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为有志于在农村创新创业的科研人员畅通了深入基层一线“毛细血管”。甘肃开启天津—甘肃双地科特派服务机制,把破解“三农”难题的又一拳打在智力支撑上,用一个个精准有效的创新举措,让科技温暖陇原大地。

    壮大队伍:有专家,也有土秀才

    “桃树枝修剪了没?设施大棚的保暖被检查了没?你有不明白就给我打视频电话。”说话的是甘肃省第一位农民高级农艺师靳志强,58岁,拥有40年果树种植经验,坚持18年科特派工作,170多个荣誉证书,足迹遍布秦安县17个乡镇……中学毕业的靳志强靠着不停学习钻研,先后筛选出40多个适合秦安乃至甘肃省发展的蜜桃新品种,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带动当地果农走上了科技致富路。

    “从2002年甘肃被科技部选定为首批科技特派员试点省份以来,科技特派员队伍中不仅有专业人才,也吸收了靳志强这样的土秀才。”甘肃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王芳介绍说。2020年,甘肃选派了首批省级科技特派员359名,同时,出台《省级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给予经费支持。甘肃省科技厅联合天津市科技局首次选派的145名“双地”科技特派员,引导果蔬、畜禽、食品等领域的18项农村适用科技成果入甘转化。

    “来一趟不容易,恨不得每天能有25个小时。”专攻奶牛育种技术的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马毅由衷地感慨。这几年他带领工作队为平凉、庆阳、武威等地选育种牛上百头,线上线下累计培训人数达3000多人。“考虑利用全基因选择技术,建立了平凉红牛规范的选育技术体系,通过对种牛进行遗传性状评估加快育种进程,扩展市场占有率。”刚聊了几句,马毅又匆匆赶去上培训课了。

    精准服务:送技术,也带头致富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为了让临夏东乡县唐汪镇的村民提高栽植大接杏的积极性,2008年起,临夏东乡县自然资源局的高级工程师高庆作为科技特派员进驻唐汪镇张家村。“一开始我走家串户教果树种植技术时,农户根本不相信靠科技能救活那些老杏树。”高庆回忆道。

    “说给大家听,不如做给大家看。”高庆指导两户种植户用成活率高、操作简单的舌接法嫁接杏树,一年下来,两户都增加了五六千元的收入,这让其他农户都看到了希望。在高庆多年的带动下,张家村新栽唐汪大接杏等13000株,大接杏栽植产业初具规模。小小杏树摇身一变成了张家村的“致富树”,“要想富、种杏树”也成为村民的共识。

    促进转化:在田间,也在产业链

    “谯技术员来了,有问题的赶紧来工作站。”华池县各个村的工作群里,隔三岔五就有这样的通知。自从2003年当起科技特派员后,华池县农技中心研究员谯显明在当地远近闻名。自然降水与作物需水不吻合,他就创新示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当年就增产粮食3万多吨;农作物多年来产量不高,谯显明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使华池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

    被派驻到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爽口源)的高丽萍,一方面帮助农户学习适合的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保鲜技术,另一方面推进优质种球繁育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公司科研团队强强联合促进当地百合繁育加工产业的升级。“自从科技特派员进驻公司,我们延伸产业链研发了百合胶原蛋白面部修复贴、百合原液喷雾等新产品,兰州百合的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了。”爽口源的董事长吕斐斌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赞不绝口。

    这些仅仅是甘肃省科特派促进农业创新升级的一隅缩影。常年活跃在甘肃基层一线的万名科特派们,借助“专家院”“专家工作站”深入农村服务,实现了科技特派员服务甘肃省622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累计培育了种植大王、养殖能手和种养专业示范户1万多户。

    “科技特派员如同一座座桥梁,把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理念带给农民,把资金、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注入企业。”王芳说,在他们的带动下,甘肃适用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设施装备水平大幅提高。目前,甘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科技的暖阳撒满陇原大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