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那一个追光的兵
——记火箭军某团士官俞细文
本报记者 张 强 通 讯 员 李永飞 段开尚

    俞细文是个士官,个子不算高,还长着一张娃娃脸,看起来再普通不过。可这位基层部队的普通士官,却让很多人都刮目相看——

    撰写数百篇学习文章,进行100多次宣讲授课……他从理论小白成长为声名远播的“兵教员”;100余次军事任务中担任通信保障关键号手,他被火箭军评为“信通尖兵”;牵头成立志愿服务队,他为2000多名贫困学生送去温暖爱心……

    了解他的事迹后,国防大学刘秦川教授感慨,“一个再小的士官,一个再小的岗位,照样可以为党为人民奉献全部的才智与忠诚。”俞细文说,“只要心中有光,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不平凡。”

    对他来说,这光,就是信仰之光。

    年终岁末,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俞细文所在的火箭军某团,感受信仰的力量。

    小角色也能有大作为

    11月上旬,数百名来自全军的优秀中高级士官,在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集中培训。教室内座无虚席,同样是前来参训的俞细文,却成了讲台上的主角,和大家分享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的认识体会。

    “清晰明了、简单易懂,博大精深的强军思想变得易学易记了。”听完课,老兵们赞不绝口。

    俞细文爱学习,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这些年,只要看到重要观点他就摘抄下来,读到深刻的文章他就剪辑起来,遇到好的理论书籍他就购买回来,有好的感悟心得他就写成文章分享出来……这种习惯延续至今。

    有人问他,“这些理论你都看得懂吗?”俞细文回答,“创新理论学起来并不难。开始读得不太懂,但读多了就感觉像与长辈谈心,跟智者对话,心头豁然开朗。”

    军队新一轮改革大幕开启后,俞细文反复研读习主席重要论述后,愈发感到:“军改是个大棋局,每名官兵都不能当局外人!”

    他把目光投向未来战场,经调研撰写出《联合作战网络安全防护对策》。专家评价,该文为创新体系作战、网络攻防背景下新战法新训法提供了新思路。

    许多战友不解:“这些大政方略,一个小兵哪操得了这个心?”他却说:“过河小卒顶车用,小兵也有大作为!”

    近年来,他撰写了100多篇建言文章,其中7篇在军事期刊发表,16条建议被上级采纳。

    理论之光照亮强军实践

    军人天生就要上战场,但俞细文并非天生就是一块“好料子”。

    刚到部队时,他走正步经常会顺拐,新兵第一次测试6个项目勉强及格。天分不够,勤奋来补。他暗下决心,“选择了军营就选择了战场,我要当一名精武的好兵。”

    俞细文所在部队地处军事斗争准备前沿。那年,适逢基地信息网络装备全面升级换代,俞细文所在单位担负着指挥所信息保障和安全防护的重任。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指挥顺畅是先决条件,容不得丝毫懈怠和闪失。谁来担此重任?就在领导犯难时,俞细文站了出来,并保证一个月内完成任务!

    那段时间,俞细文只要有空就铆在机房,反复钻研学习操作手册。凭着顽强拼搏精神,不到一个月,他就把装备调试完毕,率先独立上岗,具备战备值班能力。

    “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只有围绕中心、融入主业,才能让理论之光照亮强军实践。”俞细文说。

    近年来,为提高联合信息支援保障能力,他积极创新指控安防支援保障模式,实现网络不经重构、系统不经调整、数据不经磨合、力量不经加强即可遂行保障任务。他所在班组也连续4年在火箭军、战区编组联训中取得第一。

    军人就应当有奉献精神

    2013年5月,俞细文探亲休假时了解到附近5名孩子因贫困面临失学。和妻子商量后,他决定资助5名孩子。当时,俞细文的月工资仅有3700元,可他精打细算地将其分成4份:一份捐资助学,一份赡养父母,一份偿还房贷,一份留作家用。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很薄弱。回到单位后,俞细文牵头成立了志愿服务队。7年多来,他带着大家,给31所学校的2000多名贫困学生送去温暖和爱心,资助28名学生考上大学;与少数民族地区部队建立联系点,与当地少数民族特困学生结成对子。他还带头走进校园宣讲授课,为孩子们送去信心和力量。正因如此,俞细文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并获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观礼活动。

    俞细文平日省吃俭用,一部手机用了近10年,几十块钱的电子表一戴几年。有人说他傻,自己都不富裕,还去资助那么多学生。

    可他却坚定地说:“作为军人就应当有奉献精神,我们不仅要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尖兵打头阵,更应该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风向标。”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