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招才引智广发英雄帖 外籍科技人才纷至沓来
本报记者 金 凤
南京腾森国际技术转移中心CEO彼得·腾森(右一)在南京首个“外国专家书屋”与记者交流。本报记者 金凤摄

    这两天,美国人彼得·腾森正带领团队,帮助俄罗斯和江苏的科技企业“云牵手”,努力将俄罗斯先进的技术引进江苏 ,例如如何为医院提供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将患者的诊疗信息、身体状况集成显示,协助医务人员诊疗。

    自2016年在南京江北新区创立南京腾森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彼得已经帮助50多家国际科技公司落地中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南京寻找发展机遇。在更多的外国人眼中,南京的科创、政策、政务、工作和生活环境独具吸引力。近日,在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公布的“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中,南京位列第7。

    他们来南京寻找创新机遇

    于1982年首次来华的彼得,用“震惊”形容中国近30年的沧桑巨变。“中国的基础设施、科技实力、经济社会发展都有了巨大进步。”曾为摩根大通、美林和瑞信提供软件顾问服务的彼得敏锐地捕捉到一个信号:“中国未来的发展机遇不可限量。”

    2016年,彼得接过南京伸出的橄榄枝,“我们专注于建立国际技术转移生态体系和搭建跨境创新创业的桥梁,南京有很好的工业基础和许多科研院所,又有不错的人才引进政策,这很吸引人”。

    “南京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名城建设第一资源,先后出台创业孵化、个税奖励、购房安居、非共识性人才‘举荐制’等举措。”南京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京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在项目内容上既支持个体引进,又鼓励团队“作战”,既补贴“人”又资助“法人”;同时,打破原来以合同社保为硬性要求的引才壁垒,鼓励用人单位通过项目合作,技术研发等方式,柔性引进外国人才;此外,细化人才评价指标、赋予企业更大的人才举荐权、开展人才飞地建设。

    外国专家与南京美美与共

    科技人才引进来,如何留得住、用得好,考验的是当地的科创氛围和政府的“店小二”意识。

    来自印度的Bala博士曾先后在国际知名药企任职,2019年1月加盟先声药业担任研发总监,目前他带领一个15人的团队,主要从事抗肿瘤等项目的制剂研发。

    “此前我在国外做抗肿瘤药物研究时,因为技术限制难以实现,但现在先声药业提供了条件,可以让我推进研究,我参与研发的一个项目还得到了南京50万元的支持。”Bala说,南京还会定期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并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也经常受邀参加各种科技会议与大家分享交流。

    “Bala帮我们在缓控释新剂型研究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由此我们取得了几个高壁垒仿制药的立项。”先声药业政策事务部总监罗兴洪表示,目前,先声药业在职的外国专家有30多人,他们提高了公司的研发能力,也加深了公司对美国、欧盟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了解。

    美籍华人洪觉慧,曾担任新美亚总裁、富士康集团副总裁、惠普公司副总裁,2014年在南京创办南京魔迪多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技术迭代和资金需求首当其冲。对此,南京经开区为其对接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提供政策性贷款信息,同时为其对接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的科研团队进行技术支持。目前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共22项,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被评为南京市培育独角兽企业。

    “走遍世界各地,南京这片创业热土让我深深地触摸到创新活力。”洪觉慧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