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7日 星期一
浙江长兴: 村庄不闻机杼声 织户捧上“金饭碗”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村庄家庭织机基本关停,而与织机轰鸣声一同被清理的,还有常年积累的废水废气污染……通过“创建纺织小微园+织机上楼+家庭织机入园”模式的应用,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吴城村焕然一新。

    “家庭纺织工业的发展面临两难抉择:如果‘一刀切’关停,必然砸了广大农民的‘饭碗’;如果放任不作为,又有噪声扰民、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隐患存在。”12月1日,在浙江长兴家庭织机户入园与数字化转型现场会上,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浙智专委)主任毛光烈指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长兴县县长石一婷表示,我们联合浙智专委,秉持创新理念,在夹浦镇成功打出一套“组合拳”,保住农民织机户饭碗的同时,致力于开拓“百姓富、产业转、村庄美、生态好、村民安”的新愿景。

    引导织机入园 破解产业顽疾

    纺织产业是长兴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规上工业产值达360多亿元,是全国八大织造产业集群之一。夹浦镇则是长兴最大的纺织乡镇,以家庭工业为基础的纺织产业解决了当地数以万计的农村人口就业问题,并且带动大批农村家庭制富。

    “进入21世纪,纺织家庭工业的设备落后、经营粗放、劳动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生产仓储与生活用房‘三合一’、噪声扰民、火灾隐患及废气废水排放污染等诸多问题凸现。”石一婷告诉记者。

    2018年7月,浙智专委专家组赴长兴县吴城村调研。此后,长兴县联合浙智专委开始推动散户集聚、新建小微园、织机上楼、数字化改造等工作,为家庭织机户谋划出路。

    据介绍,夹浦镇迄今规划的7个纺织小微企业园已完成设计并开工建设,总面积达656.5亩。通过织机上楼的设计,可容纳入园织机16000余台。其中,先行试点的吴城、丁新小微园已安排织机入园并开始生产。

    记者了解到,夹浦镇与各村签订责任书,各村与织机户签订协议:凡是建设纺织小微园的村庄家庭织机,必须全部搬迁入园;凡逾期不搬迁入园的家庭织机,将根据安全生产、环保等有关法律与协议,采取法律措施予以关停。

    “根据当地织户的工作经验,年景好时每台织机纯收入2.5万元,最差年景每台织机亦有1.5万元以上的纯收入,这还不包括配套服务部分的收入。”毛光烈说,即使按最差年景状况计算,夹浦镇今后依然可以保持长兴县农民年均收入第一的水平。

    践行“两山”理论 转型绿色智造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应绿色发展,促进自然和谐共生。浙江湖州持续探索建设绿色发展的新样本。

    据了解,传统高排放、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印染模式是制约浙江省印染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纺织印染行业用水总量占工业用水总量6%左右,废水排放占工业废水排放的11%。

    “长兴引导纺织行业开展绿色智造的模式与技术创新。”石一婷说。

    “我们想做长兴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打造绿色印染智造工厂。”莱美科技企业负责人介绍道,公司委托杭州开源电脑开发了数字化的自动调浆与自动配送等系统,并统一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的绿色智造体系,实现印染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运营管理。

    据介绍,这一绿色智造印染工厂已实现万米产布废水排量减少5%、水耗降低10%、电耗降低6%、气耗减少8%、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

    令人期待的是,长兴纺织行业已为“绿色智造”转型打下基础。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居家工作”模式的启发,夹浦镇通过“工业互联网+入园织机户”创造了纺织产业的新制造模式,催生了“大户与企业接单+小户代加工”的区域协作模式,实现“化散为整”“变小为大”。

    浙江省经信厅副厅长岳阳认为,长兴纺织小微园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经验值得推广学习。“全省561个工业小微园中规模较大、行业集聚度高、具备条件的园区实现数字化转型,是浙江省工业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与会专家表示,长兴县各级干部服务农民继续创收,使工业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二者兼得。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正需要这般仁政善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