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4日 星期五
宁夏海原:这个产业发展模式,好“牛”

王迎霞

    “我养了一辈子牛,但像人家这种养牛方式,取得这种效果,真没见过!”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曹洼乡脱烈村,66岁的村民雷保军提起“人家”,话突然多了起来。

    让这位老农感到兴奋的,是华润集团和它的“基础母牛银行”产业扶贫模式。

    海原素有养牛传统,肉牛产业因此被县委县政府列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并立下了创建国家级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和自治区级肉牛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县的雄心。

    可是,牛、饲草料和水等都需要钱,对于一个刚摘掉贫困帽子还不到一年的小县城来说,钱从何来?“基础母牛银行”模式给出了答案。

    养好牛,就找“基础母牛银行”

    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海原县,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年均降水不足360毫米。

    先天不足,后天弥补。

    助推产业扶贫过程中,海原县大胆引入“基础母牛银行”模式,力促资金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金。

    华润集团捐赠3.85亿元成立了海原华润农业有限公司和润农合作联社。其中,1.2亿元作为肉牛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向贫困户赊销基础母牛,2.65亿元用于建设育肥场、饲草料加工厂,服务科学养殖和后端品牌加工销售。

    “我们以赊销方式把基础母牛投放给建档立卡户,每头价值1万元左右的基础母牛,华润提供6000元赊销款,政府提供2000元帮扶资金,贫困户只需自筹约2000元,就能领回一头优质基础母牛。”海原华润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永强说。

    农户饲养母牛一年后即可产犊,所产的公犊牛(10—12月龄)由华润回购,抵顶农户每头6000元的赊销款。随后,华润对回购的犊牛进行集中育肥,统一对外销售。

    在华润集团1.2亿元产业发展基金的基础上,海原县又整合投入1亿元产业扶贫资金,加快引进赊销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帮助有养殖意愿和能力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从“投母收犊”到“托管代养”

    靠着“投母收犊”,海原县高端肉牛产业迅速发展,饲养量从“十二五”末的18.35万头增至2019年底的27.8万头。

    存栏8000头的肉牛育肥场建起来了,2000头的基础母牛繁育场建起来了,年产饲草20万吨的饲草加工场也建起来了。

    它们形成一股合力,带动建成高端肉牛养殖专业村32个、养殖户1.7万户、养殖专业合作社21个。经测算,村民养一头基础母牛一年,收益超过3000元,比传统养殖至少高2000元。

    雷保军就是受益者之一。他通过这种模式养了8头牛,每年刨去草料成本,纯收入三四万元,跟外出务工收入差不多。雷保军的大儿子看到这种情形,也想回村跟他一起养牛。

    针对残疾贫困人口多、发展能力弱的情况,海原县又推行了另一种模式,这就是“托管代养”。

    全县筹集资金450万元,选择150户病残特殊困难农户,由华润基地代养450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价值1万元的母牛,政府补贴2000元,农户自筹2000元,华润提供3年期无息借款6000元。3年为一个返还周期,农户纯收益可达8000元,期满本金继续滚动。

    “政府四两拨千斤,企业融资无风险,群众增收无压力。”海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广平如此评价。

    一步一台阶,进军肉牛全产业链

    产业方向定了,龙头企业有了,发展模式全了,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后,海原县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着眼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一起抓,决定建设高端肉牛“七大体系”,将产业链尽可能延长。

    “首先就是要夯实基础母牛扩繁体系,进一步扩规、提质、增量。”张广平介绍说。

    2020年,海原县批复新建规模牛场31个,规模牛场、肉牛养殖合作社、家庭牛场累计达到158家,肉牛养殖示范村57个,万头养牛乡镇4个,年内新增肉牛4.3万头,预计年底肉牛饲养量达到30万头。

    其次,品种改良亦是关键。海原县建设自治区级肉牛良种繁育中心,聘请中国肉牛体系专家团队科学制定肉牛良繁体系方案,筹资75万元采购1万支高品质美系西门塔尔肉牛冻精,投放规模牛场开展扩繁改良。

    与之配套的还有饲草料加工与配送体系、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体系、疾病防治与疫病防控体系、肉牛精深加工与品牌营销体系、金融支持体系……补短板,强弱项,海原县要为肉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这么养牛真的能成,我还打算扩大规模呢!”雷保军笑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