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治水:还老百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本报记者 李 禾

    福建省福州市河网密布,人们习惯依水而居。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内涝、水体黑臭等问题日益凸显。福州市民林先生说,他就居住和工作在西湖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湖水质变差,他每天都要走到几公里外的山上去锻炼身体。现在通过水体治理,特别是把湖边的12幢别墅拆除后,水系打通了、水变清了、绿岸增加了,他又回到西湖边走路健身了。

    福州市107条河中,曾有43条内河是挂牌的黑臭水体。通过把污染源治理、水系周边环境整治、水系智慧管理、老旧小区治理、城中村改造等与水体治理统筹结合起来,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治理。福州还利用内河两侧拆除出来的空间,在截污管上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等,建成绿道450公里、串珠公园200个,整个水系成了风廊、水道、绿带,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福州收获了生态环境的“高颜值”,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位于云南昆明市的滇池,碧波荡漾,众多红嘴鸥飞翔在湖面上,时而低俯捕食水中的小鱼,或啄食人们扔出的面包块。滇池曾严重污染,通过实施以环湖截污、外流域引水、入湖河道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工程”为主线的综合治理体系,2016年全湖水质告别了劣Ⅴ类,2018年水质达到Ⅳ类。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今年1月—10月全国地表水状况数据显示,滇池为轻度污染,与去年同期相比,水质明显好转。

    滇池生物多样性也恢复明显,湖滨湿地植物物种增加到290种,鱼类达到23种,鸟类达到140多种。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兼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表示,“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鱼和谐”将成为“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追求的目标任务。“美丽中国的建设不是在专家指标体系中,而应该是老百姓记忆里的美丽河湖中,我们要让它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对于水环境改善,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十三五”期间,在水环境领域,形成重点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系统与应用等八大标志性成果,建成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环境管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三大技术体系,有效支撑了太湖、京津冀、三峡库区、淮河、辽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改善,助力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和世园会、冬奥会高标准水质目标实现。

    科研成果也正快速转化为环境治理的巨大动力,就在一个月前,苏州大学和苏州润碧泓水生态修复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水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从1997年就开始围绕苏州市六大中型湖泊水污染治理进行研究,科研成果已应用在湖泊生物资源保护与水域生态修复工作中。苏州润碧泓董事长吴德满说,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为了创新、示范与推广水域生态修复技术,保护、改善和修复水生态环境,确保区域水生态安全。

    国家对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的“真金白银”在不断增加,“十三五”期间累计达2248亿元,其中,水污染防治资金783亿元。重点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对各地消减劣Ⅴ类断面、解决黑臭水体、改善环境质量都发挥了巨大支撑作用。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6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