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敢创新、爱奋斗、技艺高
——新晋劳模长这样
本报记者 李 艳

    11月2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新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围绕“岗位成才、奋斗圆梦”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他们中有特高压带电作业技工、有采油工人、有钢绳厂员工,还有冶炼工人和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

    他们是时代先锋和民族楷模,尽管成长的故事各有不同,但他们在各自的行业发光发热,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相依。

    刘丽是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一名基层的一线采油工人,她的日常工作是对数据的记录、设备维修保养。看起来枯燥的工作却被她“干出花来”。采油井口的盘根盒就好比油井的喉咙,抽油杆通过它延伸到千米地下,所以它的密封必须要做好。工人们以往更换的时候需要用螺丝刀抠取,越深越难抠,工作又费时间又费力,通过创新,刘丽研制了上下可调试盘根盒,通过转动里面的密封圈,就可以自己旋转出来,就像我们平时女士用的口红一样。

    不断用创新和改进解决生产中大大小小的生产难题,是刘丽和工友们的“日常”。各种小发明小创新,刘丽和工友们做了1048件,获得165件国家专利,累计创效1.2亿元。她说:“作为一名普通的采油工人,能够通过创新为企业多省钱、为国家多产油,我感到十分的自豪。”

    周家荣是贵州钢绳(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钢绳厂工人。他和工友们的绝活就是生产的钢丝绳,里面有几种不同直径的钢丝,由200多颗按照钢丝绳结构和属性组成,因为运用了新工艺、新技术、新操作技能,这种钢丝绳的破断压力比较大,能够承载提升较重的物体。世界最高的桥梁北盘江特大桥、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不少重大工程中都有他“小小的手笔”。

    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贵金属冶炼分厂提纯班班长潘从明每天都冶炼许多极为昂贵的贵金属。这些材料用于我国高科技领域,用于航空发动机、电子芯片,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现场他带来一小块贵金属,并告诉记者,“这种叫铂的贵金属,虽然5克,但是它的价值却达到了2000多块钱,而且每提取1克,就需要5吨的矿石、上千个小时、几百道工序”。

    如何把最昂贵的稀有贵金属完全回收回来,做到“吃干榨尽”,是潘从明作为冶炼工人每天“纠结”的问题。2009年以来,潘从明和他的团队在总结前辈们宝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上千次反复试验探索,攻克了铂钯分离等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铂族金属绿色高效提取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产业工人到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获得者,潘从明说,自己一路走来不断实验、创新,就是觉得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中国产业工人的使命,必须坚持。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