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遵义“新长征”:用科技眼发现“新场景”

    本报记者 何星辉

    当新场景邂逅新科技,会爆发出什么样的洪荒之力?

    日前,一场致力于挖掘新场景的科创实验,在贵州省遵义市落下了帷幕。“遵义市2020年新场景项目征集活动”终评结果出炉,经过专家评审,16个项目入围,共同分享100万元奖金。

    由遵义市科技局主办的这次征集活动,打出了“发现新场景 赋能新经济”的口号,其受欢迎之程度远超主办方预期。亚太智库高级研究员胡麒牧博士对此持肯定态度。他说,新经济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局限,重构了城市竞争力。“如果能将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蕴藏的新场景挖掘出来,进一步形成科技生产力,必将为遵义这个革命老区找到发展新前景。”

    新场景+新科技

    不一样的邂逅

    贵州是山区,山体滑坡之类的地质灾害频发,也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山体滑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能在山体滑坡发生之前及时预警,无疑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入围的“山体滑坡预警”项目,瞄准的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科学难题。不过,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运用,让地质灾害隐患无处遁形。面对地表沉降和裂缝,哪怕是人体肉眼看不出来的一丁点变化,都逃不过预警系统的“火眼金睛”。有此神器,今后提前预警不再是问题。

    相比“山体滑坡预警”,“智慧养猪”项目更是颠覆人们传统的习惯认知。谁又能想到,像养殖这么传统的行业,竟然也开始变得“智慧”起来了。AI养殖、线上认养……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一个App来实现,黔货出山也有了一个便捷的渠道。

    “云赏海龙屯”项目则通过AR、5G、全息等新兴技术,让人们实现足不出户就看遍千年海龙屯的梦想。在遵义市郊群山之巅,这处叫海龙屯的地方,是宋明时期的土司城堡遗址,贵州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当然也有连接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最强大脑”。“产销对接”项目将智慧农业的触角,从餐桌延伸到了田间地头,将种植、采摘、检测、溯源、配送等全程纳入大数据监测,并聚焦产销对接关键环节,形成“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产销一体”的农产品供应链。

    “最终入围的16个项目,是经专家严格评选脱颖而出的,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涵盖了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消费升级、智慧农业、双创平台、互联网经济等领域。”遵义市科技局副局长林黛君说,下一步,市科技局还将组织企业路演,推动供需对接并进行现场观摩,希望以此挖掘出遵义的科创新动力,赋能新经济发展。

    老区新征程

    让科技走上主战场

    85年前,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那场遵义会议,将遵义载入了史册。85年后,作为革命老区的遵义,刚刚结束了另一场“长征”。今年3月,随着深度贫困县正安脱贫摘帽,遵义实现整体脱贫,812万老区人民告别贫困历史。

    地处武陵山和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遵义也曾是贵州省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多年来,外界对遵义的印象,可能还在于白酒、辣椒、茶叶等传统产业,但事实上,“敢闯新路”的遵义人,在科技创新上从未却步。

    2018年,遵义成为西南唯一一个非省会城市,进入全国首批61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国产大飞机和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中,遵义的一些重大科创成果已经跻身国际国内先进行列。其中,被称为“人造小太阳”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的关键部件就来自“遵义智造”;贵州钢绳自主研发的产品先后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特别是近年来,遵义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84%,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研发投入强度增幅均位于全国前列。

    在脱贫攻坚之后,科技创新如何精准聚焦经济主战场,从而赋能城市发展并激活经济动能?遵义市科技局局长龙学精表示,征集活动的发起以及一系列针对新经济措施的出台,正是为了落实遵义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希望挖掘出一批新场景,形成一批解决方案,以此推动更多的应用示范,让科技创新精准聚焦经济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充分赋能。”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