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洞悉博弈中的心理
——读《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
作者: 罗伯特·杰维斯译者: 秦亚青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5年5月

字里行间

黄西蒙

    在学术研究不断受到跨学科思维影响的当下,国际关系学中也出现了不少具备多重学科思维的研究著作,《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作。这本由美国政治学者罗伯特·杰维斯撰写的著作,将心理学与历史文化等要素置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中心,成为公认的国际政治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尤其是这本书经过学者秦亚青的翻译,进入国内知识界后,对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乃至历史学的研究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过去,不少人认为国家决策与国际博弈基本都是“权力的游戏”,是硬实力决定一切,但在罗伯特·杰维斯看来,不同的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决策,甚至会造成历史走向的改变。这种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的因素体现在政治行为中,就容易产生“错误知觉”。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错误知觉”,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就是“过高估计自己的影响”与“错误理解下属行为”产生的错误判断。

    从历史上看,这两种“错误知觉”其实经常出现,甚至会在关键时刻造成局势的重大变化。先说说“过高估计自己的影响”这条。古人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决策者未必能清晰获取自我认知,也不能清晰判断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尤其容易自我夸大。比如,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统治者苻坚,一度统一了中国北方,认为自己的实力已经可以轻松灭掉位于南方的东晋政权。但实际上,当时前秦内部矛盾重重,各种势力暗潮涌动,很多大臣包括著名谋臣王猛,也反对苻坚攻打东晋。但是,苻坚低估了东晋的实力,却高估了自己对局势的影响力,最终兵败淝水。倘若苻坚在决策中能克服上述“错误知觉”,意识到谬误思维的问题,或许其命运与中国历史的走向都会大不相同。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错误知觉”是“错误理解下属行为”,这也是决策者经常忽视的问题。按照罗伯特·杰维斯的说法,这里的下属不只包括自身的下属,也包括对方的下属。在战争中,正确理解对手的行为,不能只看决策者的态度,还要看其下属的执行情况。比如,在著名的蒙古西征花拉子模的战争前夕,两国本来有可能避免展开生死之战,但却因为某种“错误知觉”而导致战争爆发。当时驻守边关的花拉子模的守将海尔汗,将成吉思汗派出的五百人商队几乎全部杀掉,但花拉子模的统治者摩诃末却错误理解这个下属的行为,认为这只是小事一桩,根本无足挂齿。然而,这个错误的外交行为,成为成吉思汗征讨花拉子模的理由。这个发生在讹答剌城的悲剧,若在合理的斡旋与谈判下,有可能会让矛盾化解,但最终却成为蒙古西征的导火索,进而整个世界的历史走向都被改变了。

    事实上,“错误知觉”不只出现在历史上的战争与政治决策中,在现实中的“商战”乃至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关系中,也时常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要避免上述错误的思维方式,还要在观念上提高重视程度,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决策思路,只有根据形势变化而产生的合理应对方案。

    不论是决策中的心理博弈,还是实施中的思路调整,都离不开上述知觉问题的影响。《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对我们的启发,不仅是在具体问题解决措施层面上的帮助,更在于提供一种合理的思维方式。既然决策与实施行为都离不开人的思考,那么心理因素中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就应该被考虑在内。获取一种良好的决策思维,对博弈中规避风险、提升执行能力都大有裨益。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