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科技支撑 助力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1世纪中心“气候沙龙”为实现目标出谋划策
实习记者 张佳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日视点

    “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付出比欧美发达国家更多的努力。”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21世纪中心)主任黄晶在第27期“气候沙龙”活动致辞中谈道。

    此次中国提出的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迄今为止各国中做出的最大减少全球变暖预期的气候承诺。这将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承诺与中国高质量发展目标相一致,与中国和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中国气候承诺彰显大国担当

    中国做出这一承诺后获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其为“非常鼓舞人心的一步”。美国《纽约时报》称,中国若实现该承诺,将对减缓全球变暖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认为:“虽然任务很艰巨,但是作为发展中大国,要彰显大国担当,顺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趋势。”

    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认为,此项目标的提出意义重大,提振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顺应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后疫情时代绿色复苏的历史潮流。虽然要实现这一目标具有挑战性,但是中国可以化挑战为机遇,对全球气候治理发挥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如期实现目标需要科技力量

    沙龙上,各位专家纷纷表示,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规划制定及执行情况,而强化科技支撑是实现目标的必然选择,并且需要尽快部署和采取切实有力的行动。短期而言,中国承诺实现碳中和,将会对下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各国提升自主贡献承诺产生积极影响;从长期而言,将影响全球实现2℃温升控制目标的进程。

    “距离2030年前达峰还有不到十年时间,今后十年是一个大转折的时期,不管是体制机制、政策还是技术都要有所突破。其中,科技支撑很重要,目前已有技术较难满足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亟须加强创新技术研发。”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刘燕华在会上分享了他的观点。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社会处副处长、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主任助理张贤表示:“要加速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等脱碳或负排放技术的研发与应用。CCUS是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利用的唯一技术选择,尽早部署煤电CCUS、生物质耦合CCUS和工业领域CCUS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对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带来国际合作的新机遇与挑战

    中国做出这一承诺后获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教授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国际上非常正面地评价中国这次提出的2060碳中和目标,国外学者、媒体都在密切关注我国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最新发布的各项进展和动态。”

    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通过梳理和回顾我国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得出结论:“我国在不断提高行动力度,目标越来越清晰,针对2060年新目标,未来我们要实现三个转变:从自由排放到受控排放,从强度控制到总量控制,从免费排放到有偿排放。”

    中国将如何实现目标,还需要有更多的细节,细化为实现此目标各个阶段的方案设计,根据碳中和目标时间表规划未来的技术路线图。此目标无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不仅需要国内各行各业共同努力,还需要大力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

    “为了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目标,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如今,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中欧有了越来越多的默契。此外,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也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绿色低碳技术转移南南合作带来了更多的空间,需加强相关合作新模式的思考。”联合国气候技术中心与网络咨询委员会新任主席、21世纪中心全球处副处长仲平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