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8日 星期五
宫里的影壁
周 乾

    博览会

    影壁又称照壁或萧墙,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相对独立的单元,常常位于大门外,与大门相对而立。紫禁城是明清帝王执政及生活场所,其建筑数量众多,而影壁则巧妙地分布在以内廷区域为主的各个院落中。它们设置巧妙、实用性强、内涵丰富,是汇聚我国古代工匠建筑智慧与古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紫禁城里影壁的建筑智慧,主要表现在保护隐私、点缀空间、调节气流等方面。

    位于宫门外的影壁可阻断无关人员的视线,以保护建筑内部空间及人员的隐私。具有这种功能的影壁多见于东西六宫区域。如西六宫之一的养心殿,其院落的入口为东侧的遵义门。而实际上,当宫廷人员从遵义门进入时,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影壁墙。该影壁墙由养心殿内东北值房的东山墙直接改建而成,因而又称为座山影壁。该座山影壁一方面阻挡了院落外无关人员的视线及杂音干扰;另一方面,院落内的建筑空间与人员的活动不会被偷窥。

    紫禁城影壁的布置方式还具有点缀建筑空间的效果。如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区域的乾清门,其前面为广场,东西两侧有影壁。影壁在平面布置上呈八字形,犹如乾清门两侧撇开的两道墙,因而这种影壁又称为撇山影壁。乾清门的撇山影壁形式在平面上避免了建筑整体布局的呆板,在空间上又形成凸凹有致的视觉效果。不仅如此,撇山影壁向外斜向延伸,实际上扩大了乾清门外的建筑使用空间,有利于宫廷人员开展活动,因而顺应了建筑的使用功能需求。

    紫禁城里的影壁也可调节外部气流。如位于南三所大门外的影壁,其特点是平面呈一字形布置。当风力引起的外部气流进入建筑内部时,若没有该影壁的阻挡,则进入的方式为直线式;而大门外的影壁使得气流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变成了S形,即气流绕过影壁后再进入建筑区域内部。若外部气流较强,直线式的输入方式会使人感到不适。南三所外一字影壁的运用,调节了外部气流的进入方式,使其强度受到缓冲,且缓冲后的气流进入建筑内部时,其流速还能够与建筑内部的气流相互协调,以提高建筑内人体的舒适感。

    紫禁城影壁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为镇物文化、礼制文化、祈福文化等。

    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程度有限,把消灾纳福的愿望寄托于某个特定物件,该物件就是镇物。紫禁城里影壁在造型、材质等方面包含镇物文化内容。如位于东六宫的景仁宫大门内有一座石影壁,在影壁的两侧,各有一尊异兽。异兽头上独角,身披鳞甲,四爪锋利,造型威猛,起消灾驱邪的镇物功能。不仅如此,古人认为石质构件能够驱邪。如我国旧俗中立于道路口的“泰山石敢当”石碑,是古人认为驱邪的镇物;又如《敦煌写本宅经》里载有在大门前放90斤石头,可以达到镇宅的目的。由上可知,景仁宫影壁采用石材制作,也是镇物文化的反映。

    紫禁城影壁的礼制文化主要体现为刻意凸显古代帝王的身份与地位。如位于皇极门外的九龙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影壁芯刻有9条栩栩如生的龙。龙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异兽,具有“上天潜渊、无所不能”的本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又逐渐被赋于政治色彩,成为古代帝王权力的专用代言。不仅如此,数字9也有着特殊的文化含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9为最大的阳数,9条龙寓意龙的数量至多。此外,九龙壁的屋顶上面刻有5条龙。九龙壁上数字9、5组合,寓意九五之尊,即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

    紫禁城影壁芯的纹饰多包含有祥瑞内容。如位于西六宫区域的太极殿,大门内为一字型木质影壁。影壁芯四个岔角各有蝙蝠一只,中部有蝙蝠五只,围绕圆形寿字飞舞。岔角与中心之间,为三幅云与蝙蝠组合环绕。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由于蝙蝠谐音遍福,因此多用于寓意福泽。五只蝙蝠寓意五福,而我国周朝儒家经典《尚书》记载,五福包括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享尽天年)等内容。太极殿前影壁上的蝙蝠纹像,寓意帝后享有福寿康宁的福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祈福文化。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