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
小康好不好 百姓最知道
——北京市高质量发展之小康样本系列报道(二)
本报记者 李 艳 华 凌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什么是小康?小康在哪里?这是许多人的疑问。老百姓对小康的期许或许维度不同、需求也多样,但只有他们在自己的幸福列表上划上自己的“对勾”,这小康才叫成功。

    北京人民的小康体现在哪里?这事不仅跟经济相关,更与每一个人的获得感、满足感紧密相连。舒适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整洁的街道,每一条都让人向往。

    青山绿水,无论南北

    接下来的几个月,北京人有福了。北边的温榆河公园,南边的安南湿地公园,还有位于东南部的城市绿心公园都要相继亮相。用周边居民的话说,都是“大手笔”。

    森林、花海、湖泊、梯田……美景在北京东北部聚集。京城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的一期示范区将于9月正式开放迎客。

    “我们将在公园实现智慧化管理,为游客带来全方位的游园新体验。”温榆河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市民在这里游园不但可以欣赏实景,还能通过AR科普系统的增强现实技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植物、动物、微生物叠加到真实场景中。

    如果说温榆河公园是居民们的意外之喜,位于南部的新凤河治理就是大兴人民期待成真的惊喜。上世纪50年代以来,河道饱受污染,干涸黑臭,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没水、脏臭、蚊虫聚集,附近的居民一到夏天根本不敢开窗。

    现在的新凤河一河清水,绿柳相映。过去的“臭水河”蜕变为受百姓欢迎的“打卡”胜地。每个清晨、傍晚,众多市民到河边休闲娱乐,十分惬意。

    北控水务新凤河治理团队负责人邓剑表示,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建立入河排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管理工作体系,实现“环境水体—入河排口—污染源”闭环和动态联动管控,新凤河几年大变样。

    老旧小区也要换新颜

    除了不断增加的青山绿水,住在城区的老旧小区居民也期盼着自己的居住环境能“升级”,但老旧小区治理在哪里都是大难题。

    别急,北京东城探索出了“赵家楼模式”。

    历史上的“火烧赵家楼”让这里出了名。但即便身处北京核心地段,这里也存在着许多长期失管的老旧院落,无物业、无保安、无保洁,无人管理、环境脏乱、线路老化等许多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和居住安全的问题很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市东城区赵家楼社区引入非公党建资源参与老旧失管院落治理,通过“社区+非公企业+居民”三方联动,提出党建惠家,探索出了以党建引领老旧小区综合治理的新模式。被称为“赵家楼模式”。

    当赵家楼的居民们为小区变得整洁有序而兴奋不已时,朝阳区潘家园街道的不少居民正在为老楼有了新电梯弹冠相庆。2018年和2019年,朝阳区已完成845部电梯的安装,让老旧居民楼里的老人们出门购物、就医不再费劲。武圣东里3号楼的刘士雄大爷感慨,这小电梯托起了我们这些老人的余生。今年73岁的刘大爷,因为住在五楼,又没有电梯,上下楼还真是费劲。他表示,有了电梯,每天可以出门溜达,和老哥们在楼下聊天了。

    “垃圾站在我家隔壁!”零负担

    家住周庄嘉园的居民们曾经的烦恼跟别人不太一样。因为家门口就是朝阳区的小武基垃圾转运站,他们深受臭味、噪音的困扰。

    这座始建于1997年的垃圾转运站,是北京东南部城区垃圾中转的枢纽,转运能力达2000吨/天。由于建成时间早,露天作业、除臭设施不全等问题长期存在。2016年北京市投入专项资金对小武基垃圾转运站实施改建。改建完成后转运站实现全密闭负压运行,生产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全部集中收集处理。现代化的设计、流线型的外观、全密闭无异味,让这座新式垃圾站极具“伪装性”。

    马先生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自己家就住在离转运站25米的区域,他表示2015年刚搬来时,噪音和气味让他不敢开窗,非常烦心,多次电话投诉。现在安静了也干净了,没有任何异味了。

    曾经的“邻避”变“邻里”,垃圾站也是居民们“奔小康”的一部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