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1日 星期五
加强国际合作 从共享科学难题开始
肖 昆 马 雷
视觉中国供图

    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习近平指出,“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国际科技合作对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要更好、更快地解决新病毒疫苗研发、人类基因组探寻计划等科学技术难题,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必须破除技术壁垒,开展跨界合作。为此,我们需要创建一种共享科技问题的研究模式和管理模式,汇聚和发动全球力量和智慧去解决世界难题,促进科技创新。

    分享科学问题 加快科学进程

    随着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共享科技问题及其成果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新的模式。2009年,剑桥大学教授蒂姆·高尔斯发起“博学者项目”,他利用博客公开发布了一个数学难题及其阶段性成果,邀请全球科学同行贡献解决方案,并把大家提出的方案同步公布在博文评论区域,结果成功解决了这个难题。

    分享问题可以加速科学研究进程,促进理论创新。一个科研工作者很多年都难以攻克的科学难题,科学家借助网络数据分享平台在短时间内就可能高质量地攻克。分享一个科学思想,你可能收获更多的思想;共享一个科技问题,你可能从中获得很多的答案。不同思想的交叉与碰撞,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新思想的产生。

    不同科学家在提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分享问题必然会极大缩短理论的创新周期、加速科研进程。科研工作者在未彻底攻克科学难题之前,可能会囤积大量实验数据。比如,计算机编程专家囤积自创代码,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保留实验数据,生物学家存留观察手稿。但这种研究范式和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科研信息的流动,甚至导致一些研究成果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无人问津。结果,重复的科研活动不断发生,极大浪费了科研资源,降低了科研效率。为了加速科学进展,同时也保护知识产权,我们需要创造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模式和科研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称之为“共享问题模式”。

    提出原创性问题 开辟新研究领域

    传统的相对保守的研究范式和管理范式目前已有些不适应科技和社会高速发展,部分科研领域的研究方式已渐渐向共享问题模式转变。科技问题及其答案是私人生产的知识,但如果不能在人际间传播和交流就不能转化为公共知识、公共财富。科学只有成为公共知识,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潜在价值和力量。公共知识一旦保存下来,就物化为客观知识,成为不同领域科学共同体的研究对象。不同研究共同体对共享问题可能产生不同的见解并进行交流,从而形成合力,加速知识传播和科技创新。

    在我国,重大科技问题的提出立足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部署,其最终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些问题大部分是科研工作者根据现实情况提出的,并经过学术共同体和相关机构共同评估确定的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问题。当然,有些问题在最初的时候很难看出其重要性和现实价值,但不能否认其在未来产生重要影响的可能。

    科学最核心的创新是问题创新。提出一个重要的科技问题的难度并不亚于解决一个科学难题,问题承载着科研工作者对科学前沿的深度把握和理解,饱含着科学家的心血与智力。我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解决问题的四十年,中国政治家和科学家抓住时代重大问题和科学前沿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和施行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实现了科技实力的历史性跨越,深刻改变了科技竞争力的全球版图。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居安思危,需要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创新,提出原创性科技问题,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做出无愧于时代的理论创建和科技发明。

    建立问题数据库 及时更新最新科研信息

    实现问题共享模式,建立共享问题数据库是一个有效途径,可以鼓励科研人员提出新问题,贡献新答案,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科技问题数据库可以是一个类似于维基百科、知网的科学知识库,但它必须具有自身独特性。建立和运行这样的数据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共享问题数据库的内容不是成熟的科学知识,而是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前沿问题及其阶段性成果。这些前沿问题是有争议的、未解决的或正在解决的科学难题,当前科学论文对此类难题尚未给出严谨的、系统的、统一的回答。前沿问题可能被证伪,也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给出科学共同体认可的答案。传统学术期刊或网站一般拒绝刊载不成熟问题及其答案,而不成熟问题及其答案可能蕴藏着巨大的科研能量,共享问题数据库在这方面恰恰弥补了传统科研载体的不足。借助这样的权威数据库,科研工作者可以将新颖的问题或初步想法上传,与全世界的科学家进行交流,得到启发,进而取得科研突破。这种途径让以问题形式表述的科研成果成为一种新的知识形式。

    第二,共享问题数据库要最大程度涵盖科学领域前沿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并时刻处于信息更新状态。要借助人工智能对上传的科研信息和科技问题进行问题甄别,分类整理。要对问题分享者和答案贡献者生成数据记录,确保科研信息可信赖、可储存、可检索、可回溯。要注重科研信息的时效性,随时跟踪问题的最新进展。科学问答活动需处于动态发展中,共享问题数据库的科研信息是实时更新的,能够反映各科学分支的最新动态,及时为科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用的学术信息。

    第三,设置问题重要性等级及其标准,借助人工智能和专家委员会对共享问题数据库中的问题进行等级划分,根据问题进展动态调整问题等级。例如,问题的关注度、成熟度、深刻度、贯通度等都应作为划分问题等级的标准。共享问题数据库不排斥任何科技问题,但对问题进行等级划分是必要的。不同层次的科研群体对问题的提出、理解和解决是不一样的,通过问题等级划分和动态调整可以发挥不同科学群体的优点,彰显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推动问题创新和科技进步。

    第四,共享问题数据库可以接纳不同语种,并利用人工智能进行信息互译。这就使得科研同行之间不会因为语言阻隔而妨碍问题分析和交流。传统科研信息载体,如科学期刊、科研网站有很多仅仅采纳一种语言形式,大大限制了科学成果的分享。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就要耗费研究者大量宝贵时间,要求每个科研工作者掌握所有语言是不现实的。要吸纳和改进全球最先进的语言翻译软件,建立科技语言互译系统,借助人工智能,使得共享数据库的使用者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随意选择任何语种进行交流。

    第五,共享问题数据库应采取后台实名注册,保护提问者和解答者的知识产权。成熟成果的作者在权威科学期刊发表论文时如果使用了数据库信息,必须注明贡献者,指明贡献类别,如问题贡献、观点贡献、思路贡献和论证贡献等。数据库中的贡献者可以与权威科学期刊作者一样享有知识产权。这样,不成熟成果的发现者就不必因为优先权问题和成果成熟度问题而隐藏成果。共享数据库可以设定共享级别,对于涉密成果可以设置密码,限定共享范围。共享数据库同样具有实名记录和储存功能,可以确保知识贡献者的知识产权。科技问题数据库可直接提取相关科学信息,回溯作者最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过程,对科学贡献进行分类评价,从而消除争议。

    彰显开放共享理念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立共享问题数据库在科学层面和国家层面都具有战略意义。

    首先,共享问题数据库有利于传播科技知识,启发科技创新,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助力大科学工程建设。目前,国际合作的态势前所未有,分享科技问题已然成为科学研究的强劲动力。应当鼓励科研工作者借助共享问题数据库,及时表达和上传自己的原初想法和问题,听取他人的想法和建议,借助数据库全面了解全球科学研究的最新问题,从中获取灵感和启示,发现和解决更多的科技问题,改进和优化实验方法及流程,共同推动科学发现和理论创新。

    其次,共享问题数据库有利于引领科学研究,争取国际话语权,确立中国科技大国地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例如,非洲、印度各国农业技术的问题比较突出;美国、英国公共卫生问题比较突出。而在这些方面,我国科学技术已经世界领先,对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共享问题数据库,我们可以更好地寻求国际间的共识与合作,一方面将中国海量科技成果传播出去、造福人类,另一方面也吸收和发展世界各地的最新科技成果。

    第三,共享问题数据库有利于彰显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在重大的全球性问题面前,各国的目标相同、利益同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置身其外、独善其身,须共同应对挑战,步调一致,才能互利共赢。人类未来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要应对可能的风险,世界各国科学家必须从“单打独斗”走向“联手合作”,这是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必然趋势。

    (肖昆系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马雷系华侨大学问题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