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4日 星期二
孔博: 在京郊圆更多人的乡村梦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孔博查看西瓜长势 受访者供图

    特有范儿

    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中庄村一个2000平方米的厂房内,34岁的孔博正在各操作间查看。工人们熟练地分拣包装西红柿、黄瓜、白菜、辣椒等各种新鲜蔬菜,最迟第二天,他们就会被送到全国各地的顾客家里。简单的蓝色T恤,朴实的笑容,偏黑的肤色,孔博已经完全没了白领的影子,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菜农”。

    作为北京密农人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密农人家)创始人,用八年时间,孔博将密农人家打造为连续多年淘宝网蔬菜类目销售额第一名、淘宝网唯一双金冠蔬菜店铺。

    而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如何让密农人家带动更多人致富,是孔博一直思考的问题。2019年,该公司直接带动400余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与全区65家合作社达成生产合作关系,覆盖密云区17个乡镇,与石娥村、后甸村多个低收入村紧密合作,进行产业精准帮扶对接工作。

    从白领到“菜农”

    时间回到2011年。彼时,孔博是一名出入国贸高级写字楼的白领。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孔博进入北京城区一家外企从事咨询工作。

    大城市的高房价、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让他重新思考未来的规划。“那时候我们租住在北四环,房子只有12平方米,要挤好几趟公交车才能到公司。感觉一眼就能看到未来,要还房贷、养孩子,压力太大。”他说。

    同时,咨询行业的从业经历让他敏感地观察到,身边的朋友们为了能吃到安全放心的蔬菜,愿意买几十块钱的新鲜蔬菜,“我小时候就看着父母走街串巷卖菜,耳濡目染,跟农民打交道是我的长项,我想趁着年轻多试试,看看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孔博说,一番权衡后,他辞职,回到密云创办了公司。

    向科技要收益

    “刚开始骑着电驴子去农民地里收菜,员工也只有我们自家几个人,一直到下半年才开始陆续招人。”孔博回忆。

    “开始做生鲜时,并没有想到能做大”,孔博说,从卖蔬菜到卖水果以及其他农副产品,卖的品种越来越多,他的想法也在慢慢改变。为了丰富线上产品,孔博转遍了密云大大小小的村子,每个地方产什么,他都摸得一清二楚。

    为了增加客户信用度,孔博夫妇自己拍菜品照片和视频,上传网络。孔博还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头戴草帽、笑容可掬的“菜农”头像作为公司标志。慢慢地,产品越来越丰富,网上订购的客户越来越多。

    随着各类生鲜电商在资本推动下迅速发展,孔博又开始通过电商平台针对消费者的喜好进行数据分析。他发现京津冀消费者对农产品电商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追求新鲜、安全、高品质的农产品正成为趋势。

    于是,在北京市科委及密云区科委的支持下,他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结合市场需求将各种优质新品种进行试种,再指导当地合作社和农户推广生产。几年来,栗面贝贝南瓜、紫土豆等一批国外或国内科研院所引种的美味特色新品,在网上供不应求,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最爱。

    圆都市人的乡村梦

    孔博深知科技特派员肩负的重担,他也一直在琢磨怎样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

    在他看来,挖掘高附加值的新品种是一个重要抓手。“一个新品种大概有两到三年的红利期,所以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挖掘新品种,产品部门每年有发现30个新品种的任务。”孔博说,在使用优质品种的前提下,严格的种植规范保证了产品品质。

    “比如我们的黄瓜,会严格控水控肥,保证口感和营养。”孔博说,高品质农产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助农的根本,“种植户也会因此获得更高收入”。

    如今,密农人家已拥有职工近70人,吸引30名大学生回乡创业,与当地50多家合作社签约定制种植生产,日均发货量5—10吨,自有品种实验基地100亩,订单生产基地800余亩,通过电商平台在各个渠道全年稳定供应140余种优质农产品,聚焦北京城区中高端市场,辐射津冀、江浙沪等省份。

    今年春节期间,密农人家团队全员提前结束假期,大年初六开始按订单先后顺序陆续发货,日均发出10吨农产品,每日解决2000个家庭的食材需求,发挥电商物流配送优势,为北京“菜篮子”维稳保供作出了贡献。

    在孔博的设想中,密农人家的蓝图不止于卖菜。“我们想圆都市人一个乡村梦,让他们吃到特别地道的食材,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他说,目前,他正在谋划发展民宿业务,“在这过程中,带动更多乡亲们致富,是让我们很自豪的事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