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31日 星期五
高校与企业深度互动 山大要“每年一个校企上市”
本报记者 王延斌

    对山大系企业来说,他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山大地纬上市是山东大学三年打造三个上市公司的第一步。此外,山大鸥玛、山大电力也启动了IPO相关工作。”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近日在“山大校企系 校友产业系”品牌服务济南高质量发展工作大会上透露出重要信息。

    截至2018年底,山大系企业资产总额67.62亿元,净资产49.97亿元,营收33.93亿元,净利润5.28亿元,全年纳税5亿余元。“山大系企业”已渐成气候,成为樊丽明的底气。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除了山大地纬和已归属山东省国资委的A股上市公司山大华特外,山大欧玛正在冲刺创业板,包括山大鲁能、山大电力、山大生殖、山大奥太、山大华天在内的一批企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业务板块涵盖信息、软件、医药、材料、制造、环保等领域。

    实现个体与母体的双赢

    山大系企业长期保持与母体的互动。比如上述科创型企业与山大优势学科紧密关联,能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优势,实现个体与母体的双赢。

    电气工程是山东大学的王牌专业。依托山东大学人才资源、技术优势,山大电力形成了故障录波监测装置、时间同步系统等电力二次设备和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产品体系,产品性能和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该公司参与了国家电网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充电站、核电站建设布局,成为电网电动汽车行业充电站整站建设前三甲企业。

    起源于山东大学自动化研究所的山东奥太机器人弧焊系统广泛应用于西气东输、动车高铁、航空航天等重点项目,也是中国焊接领域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企业。

    在山大地纬内部,有着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创业者既是山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又是董事长、总裁,亲密的朋友、师生关系代替了传统的上下级关系。

    “IT行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才。”山大地纬董事长李庆忠表示,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认为,“我们的产品都是以自主研发为主,因为山大团队本身就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山大地纬专门成立了研究院,把山大相关领域教授、科研人员及公司内部研究生组成一个团队。依托山大资源,山大地纬还参与创建了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近水楼台先得月”。

    用实践来反哺课堂

    将校办企业打造成上市公司,离不开高校、院系、专业与企业的深度互动,山大地纬的成功即源于此,山大鸥玛、山大电力的成长也受益匪浅。

    对一家“双一流”高校来说,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上市公司对学校的教学和学生培养也大有裨益。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在山东大学内部,他们利用教师资源,让创业导师带着学生“玩”。在与外界资本、创业资源对接,与内部创业者、平台资源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同时,这些教授将从创业中总结出的真知灼见带回课堂,用实践来反哺课堂,使得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学习机会。

    当然,“三年打造三个上市公司”可不是随口说说而已。作为校长,樊丽明有着更多思考和规划:要加强顶层设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省、济南市发展需求,瞄准战略新兴领域超前布局,深度对接、深度融入、深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际效果;要坚持重点发力,打造一批重点项目、重大平台,让更多技术转化落地;要注重统筹协调,加强与政府的协同配合,尽快形成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可以说,随着未来山东大学的相关规划落地,“连续3年,每年一个上市公司”的梦想指日可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