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0日 星期一
“大家一起走”的小康之路

记者手记

陈可轩 本报记者 雍 黎 盛 利

    “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将女儿从初中供到了大学毕业,家里还买了房。”左手臂截肢的刘树芬说着这些话时眼含热泪,对于因为意外导致残疾的她来说,这不容易。她也曾有过痛苦与消沉,在这里她找到了工作,也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对她来说这就是小康。

    让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通过劳动找到人生的价值和自信,刘树芬所在的四川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残疾人就业帮扶计划,针对残疾人的残疾类型成立了残疾人车间和托养车间,目前有在岗残疾人479人左右,占员工总数的27.3%。在这里重度残疾员工平均收入能达到每月2600元,轻度残疾员工有的收入能达到每月4000至5000元。这是四川省眉山市帮扶残疾人的缩影,眉山市各级各部门对残疾人群实施“量体裁衣”式服务,从弱有所扶迈向弱有众扶。2019年,全市实现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2.5万余人。

    “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不只是我的命运,我家乡的同辈人,都因为读书改变了命运。”对于29岁的彝族小伙倮伍克的子来说,小康是他亲身感受的生活变化。倮伍克的子出生在凉山州冕宁县曹古乡大马乌村,小时候家乡不通电、不通车,过年才能吃上肉,更别提上学。是扶贫政策给乡亲们带来了希望。小山村修建了公路,也通了电,倮伍克的子一家告别了狭小破旧、漏水透风的泥巴房,住进了宽敞明亮、冬暖夏凉的砖房。他免费接受教育,到西昌铁路技校读书,毕业后进入中铁八局工作,成为一名盾构机维保工,2019年荣获“成都工匠”称号。

    手磨出一杯苦咖啡,85岁的王素清和76岁的杜云珍却过上了甜生活。在阆中市五龙村,当地政府发展“特色旅游小山村”,征得两人同意后邀请专业团队对两人的房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升级改造。两位老人将家中闲置的房间出租作为民宿,平时在民宿内做一些简单的管理服务工作还有收入。“在家就能赚钱”,这是五龙村独特的脱贫方式。两位老人还学会了“绝活”手冲咖啡,现在每天都有游客到家里来,喝咖啡,陪她们聊聊天,这样的日子别提有多美了。

    “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3日上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含义,在刘树芬、倮伍克的子、王素清、杜云珍,这一个个普通人的身上有了生动的体现。

    “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就是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立在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上。“大家一起走”的小康之路,就是让我们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享有梦想成真的幸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