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0日 星期五
重估传统,再造文明
——《国图名家讲座集:格致·考工·源流》评介
孙显斌

字里行间

    《格致·考工·源流——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是“国图名家讲座集”中的一部。策划者试图通过十二讲将传统科技文明的方方面面呈现在读者面前。本书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研究员的报告开篇,他从“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名单的推选说起,着重谈了如何以全球史和创新的双重视角重新评估我国传统科技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即要综合考虑科技发明创造的原创性、先进性和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如果说5G通信是当代的高科技,那5000年前的“琢玉技术”可以说是当时的高科技。众所周知,玉文化是中华文明早期礼制和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件件精美的玉器身上如何凝聚着高科技呢?这是因为玉石的硬度很高,而先民尚未掌握金属工具,玉器的加工制作非常困难。比如一些玉器中间有细到毫米级的狭长钻孔,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目前仍无法解释。上古玉器、商周青铜器、瓷器和丝织物是世界各大博物馆里代表传统“中国制造”的豪华品牌。你也许没想到先民还曾创造了辉煌的钢铁文明,使得两千年来,在北半球农牧分界线南侧的汉文明得以一次次击退北方游牧文明的侵扰,引弓弩而北面,控长城之内外。

    当前美国成为大豆生产大国,事实上大豆是由中华先民驯化栽培的。西方科学家一直赞叹中国作物种类的丰富,早在19世纪美国政府就通过外交渠道请求和清政府互换书籍和植物种子,后来美农业部还派人到中国收集相关典籍。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中国栽培植物的发展与传播”一讲还有更多精彩内容,等待读者去发现。

    除了技术,书中对于科学方面的讲解也不乏精彩之处。古希腊运用数学模型揭示物质世界规律的观念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重要思想源泉之一。相比之下,我国传统数学没有诞生古希腊几何学那种演绎体系,而是在天文历算需求的推动下沿着一种算法体系的道路在不断发展。古代天学和王权密不可分,所谓皇权天授。古人相信世间万物的治理与天上星辰的运行有种神秘的联系,天学乃是探索和掌握这种神秘联系的伟力。正是这种观念推动着传统历算之学的不断发展。这揭示了一个道理,科学的发展往往背后有一种观念支撑和推动。我们听了太多古希腊雅典学园的故事,似乎科学的发展靠的是人们无功利的好奇心,这可能是一个误会。在工业革命以前,科学与技术并没有紧密结合,技术因为实用性被不断推动向前发展,而科学探索因为实用性不强,一直依赖神权或者王权的资助和推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孕育出探索真理即是理解上帝的神学思想,才最终为科学革命注入持久而强大的推力。

    从几千年前开始,在亚洲大陆东西之间就存在一条文明交流之路,与后世的丝绸之路重合。丝绸之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依赖于牵星术、指南针等一系列科学技术,同时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科技知识的交流和传播。此外,书中还包括法医宋慈的事迹以及复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锦等精彩内容。这部讲座集是根据实况整理的,与同类书比起来,行文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同时图文并茂,让读者尽得开卷之乐。

    李约瑟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现代科技像是大海,世界各民族文化自古以来发展出的科学技术则像众多河流,最终百川归海。而中华科技文明正是其中的黄河长江,她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她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