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8日 星期三
河南:生机勃发的中原沃土,充满希望的绿色田野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实习记者 代小佩 本报记者 乔 地 滕继濮

    6月中旬,中原大地细雨连绵,广袤田野青翠欲滴。

    金杏飘香时,科技日报记者走访河南,以莲城许昌为起点,行至豫州腹地驻马店,再奔赴“毛尖之都”信阳,一路南下。从繁华都市到百年村落,从大型企业到寻常人家,领略豫风楚韵,见证发展成就,记录幸福生活。

    探索新方向,钱袋鼓起来

    在驻马店确山县的提琴产业园,工人们对着镜头露出了笑脸。

    由外出务工者回乡创办的河南昊韵乐器有限公司有大约200名车间工人,其中大部分来自附近村庄。公司成立后帮扶70多户困难家庭,吸纳就业的贫困对象均实现当年进厂当年脱贫。制琴工人周金林今年22岁,很多人问他,年纪轻轻为什么不去外面闯闯?周金林反问:“待遇好,离家又近,我们做的提琴基本都出口欧美国家。有这么好的工作,为什么要去外地?”能在家门口挣着钱是周金林眼中的小康生活。

    搞活乡村旅游,是让村民在家门口挣着钱的好做法。

    近年来,信阳新县田铺大湾完成村庄绿化提升工程、旅游标准化建设和5G信号覆盖,并启动游客集散中心、多彩响塘和集镇区新建改建工程。在“创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各具特色的民宿、农家乐、文创店相继诞生。2019年,田铺大湾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500万元。红军后代韩光莹之前在韩国打工,田铺大湾改造后,他返乡开办了全村第一家民宿“老家寒舍”。离家近又挣着钱,韩光莹谈及现在的生活乐开了花。

    沃野之上,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迸发生机与活力,为村民谋致富。中原大地,有责任感的企业心系社稷,为员工谋幸福。

    1997年,刘连平进入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月工资不到200元。现在,她每月挣五六千元。“公司福利待遇很好,过节发各种东西,医疗养老保险也都有,每年所有员工都能去三甲医院免费体检。公司还会尽量协调,帮助我们的孩子就近上学。”2016年,刘连平在驻马店市全款买了120多平方米的房子,让她高兴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工资一直照常发放。公司成立以来,积极修路、架桥,建希望小学,援助灾区,现累计捐助资金达2亿多元。2008年,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

    建设新农村,腰杆挺起来

    河南是农业大省,被称为中原粮仓。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表达了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以及对广大农民幸福生活的关心。近些年,河南省牢牢抓住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紧紧扭住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总抓手,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战果。

    信阳平桥区郝堂村藏在大山深处,贫穷落后,青年纷纷出走,剩下老人和留守儿童。2011年,借助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郝堂村以生态建设为抓手打造美丽乡村,坚持“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扒房”,保护乡村原貌,打造了一个“画出来的村子”。如今,山清水秀的郝堂村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带动村民致富,大批青年返乡干事创业。郝堂村的青年胡涛返乡办民宿,对于家乡的变化,他充满自豪。

    小康全面不全面,宜居环境很关键。禹州市李金寨村常年被煤尘笼罩,“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人居环境堪忧。2007年前后,整村搬迁,家家户户住楼房,处处都是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道路修整后,又建成污水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郑州跑物流的朱河军正盘算着回家乡干点事。“你看这环境多好,路面干净,楼房宽敞。去村南的步道上遛遛,心情特舒畅!”坐在海棠树下,迎着微风,朱河军心情愉悦地说,“姑娘都想嫁到好村子,俺们村不愁娶媳妇儿。”

    2014年以前,西河湾还没有道路和信号,穿村而过的河道中灌木丛生,还漂满了破衣烂鞋。到处是牛棚猪圈和旱厕,房屋破败,残墙林立,一到雨天污水横流。完善基础设施后,河水清澈了,地下管网铺上了,昔日的主街道变成宽阔的石板路,西河湾也成了无数人的“梦里老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漂泊多年的游子纷纷归巢。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2018年,西河湾脱贫摘帽。

    培育新风尚,脑袋富起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群众向往的小康,是物质的小康,也是精神的小康。

    李金寨村长期推进村风民风建设,营造向善向好的氛围。2019年,村里安装天然气管道。管道设备在村文化广场堆放两个月,一根都没少。前来施工的工人赞叹:“风气真好!”58岁的老党员李香芬是村里的志愿者,常给五保户老人洗衣服,晒被子,晒粮食。对此,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在村干部李发志看来,好风气是村民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村民安全感的重要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许昌许继社区的精神小康建设是一个标杆。87岁的袁雪云是名老党员,在雷锋精神感召下,她成立“老妈妈拥军服务队”,志愿服务战士们整整30年。袁雪云的奉献精神影响了女儿刘英。2016年,刘英家庭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刘英去年退休后也加入了志愿服务战士的队伍。袁雪云欣慰地说:“我和老伴儿觉得,生活奔上了小康。现在社会特安定,群众更安心。”

    在驻马店市驿城区西园街道文明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同样熠熠生辉。6月13日,周六,西园街道文明路社区的街坊邻里又聚在一起,诵读诗歌,引发阵阵掌声。在现场领读的新蔡县涧头乡毛岗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玲娜说,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要不断提升,精神生活也要不断丰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