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6日 星期一
国际要闻回顾
(6月29日—7月5日)

    一周之“首”

    欧核中心首次发现玻色子“三胞胎”

    美国科学家借助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和其紧凑缪子线圈实验(CMS),首次观察到极罕见的玻色子“三胞胎”生成事件,而10万亿个质子—质子碰撞,才会生成一个此类“三胞胎”,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仅为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50分之一。该成果或有助科学家发现超越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学。

    前沿探索

    星形胶质细胞首次转为功能性神经元

    美国科学家完成一项再生医学领域的突破:首次在分离的人类细胞和小鼠中,利用一种单步方法将大脑的非神经元细胞成功转化成了功能性神经元。这项技术被证实可以逆转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症状,为人类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带来巨大希望。

    本周焦点

    三原子厚2D芯片提高存储速度百倍

    我们当前的存储系统已接近大小和密度的极限,那么更快、更密集的数据存储革命即将来临了吗?包括斯坦福大学在内的美国联合研究团队利用层状二碲化钨制成了二维(2D)金属芯片,其厚度仅三个原子,在更节能的同时,储存速度提高了100倍之多,为开发下一代数据存储材料奠定了基础。

    本周“明星”

    破坏HIV“衣壳”的艾滋病候选药诞生

    医学界需要新的长效药物,使那些体内含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耐药株的患者有更多的治疗选择,而今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种全新的长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这个名为“GS-6207”的小分子展现出治疗HIV感染的潜力。初步临床研究显示,HIV感染者单剂注射这种药物后,体内的病毒载量减少了,并且药物在注射6个多月后在体内仍保持活性。

    观点论场

    南极极地变暖程度达全球平均水平3倍多

    近一段时间里,南极观测到历史最高温度的新闻频频出现。然而这次,不仅是南极大范围地区的观测——新西兰科学家一项最新报告指出:在过去30年中,南极更偏远的极地的变暖程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多。研究认为,这一增暖期主要是由自然热带气候变率驱动的,并可能随着温室气体的增加而加剧。

    技术刷新

    三维成像显微镜可观察活细胞

    通常,生物学家利用显微镜呈现的细胞二维图像观察其内部情况,而细胞本身是三维结构。现在,以色列理工大学成功开发出一种超分辨率三维成像系统,名为DeepSTORM3D,它不仅能够以10倍于标准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绘图,而且还能绘制研究对象的动态三维图像,有望为生物学研究带来革命性变化。

    奇观轶闻

    生物工程支架助兔子成功产仔

    科学家未能在啮齿动物或更大动物中实现子宫修复后活产。而现在通过组织工程学方法,一个美国研究团队利用可降解生物工程支架和兔子自身的细胞,修复了10只兔子的受损器官,其中的4只最终正常妊娠并活产。该研究中描述的方法未来有望转化用于人类,但在人类中测试该方法前,必须开展进一步的动物研究。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