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2日 星期四
“龙江产”变“龙江牌” 小康路上农民获得感满满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本报记者 杨 仑 李丽云 陆成宽

    开栏的话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近日,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奔赴全国9省(区)深入采访,为您讲述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故事及各地的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带您一同见证奔小康路上的新气象、新业态、新生活,即日起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初夏的三江平原,秧苗万顷,触目皆翠。

    60多年前,先行者们用血肉之躯爬冰卧雪、开垦荒原,于是北大荒成了北大仓。如今,这块广袤大地已经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中国饭碗的“护城河”。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行程1000多公里,深入三江平原腹地,探访桦川、同江、富锦、抚远、建三江等地,看一看这里的人们如何奔小康。

    品牌叫得响,农民多赚钱

    60多年前,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星火村,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具有合作经济雏形的农业合作化村庄。

    朝鲜族老人吉炳浩7岁时随父母来到星火村。“那时可苦了,下水田时连靴子都没有,大冬天30多户人家睡在木头搭的大棚子里……”

    如今,全村土地实现集中流转给合作社,村民带地入社成社员,由合作社统一种植米质好、销量好、市场认可度高的星火大米,社员既能在合作社内部打工,赚取打工费用,也可享受土地承包费和到秋的二次分红。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的秘诀,还有星火大米。星火大米素有三江平原“白色珍珠”的美誉,还曾经入选国宴,也是桦川县着力打造的品牌。近年来,桦川县政府利用严格检测、产品溯源、电商推广等办法,着重打造有机、绿色等理念,县长姜宇峰更是亲自为星火大米代言,直播带货。

    悦来镇苏苏村的村民李海荣承包了22垧地(1垧约合1公顷),去年光种地就赚了17万元。“品牌出去叫得响,企业认可,消费者也认可,咱的大米就卖上了好价钱。”李海荣笑着说。

    拉长产业链,“龙江牌”走向全国

    富锦市兴隆岗镇农民李成林的脸上最近总是挂着笑容。虽然秋天还没到,黄澄澄的玉米没收进库里,但他总觉着种地时踏实了许多。

    作为一家玉米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和社员们已经跟富锦象屿金谷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每斤按市价多赚1分钱。

    富锦市象屿金谷是当地集农业联合社、农业种植、粮食收购、仓储物流、贸易销售和粮食加工于一体的三产联动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项目。其玉米深加工的产品包括玉米淀粉、酒精、玉米毛油、胚芽饼、玉米胚芽粕、味精、磷酸氢钙等等,这些带有龙江烙印的产品从富锦市走向了全国。

    2018年,李成林第一次把玉米卖给象屿金谷公司就尝到了甜头。据他说,最顺心的地方主要有三点:首先,每斤粮食多给1分钱;其次,不被中间商扣等级,以往收粮,粮食被分成三六九等,砍起价钱来心疼,而深加工企业不一样,只要种植品种、管理达到要求,一律不扣等级;再就是卖粮食能走绿色通道,从检验、检重、卸车、结算,农民从把粮食带进产业园区到收到粮款,整个过程仅需45分钟就能完成,全自动化收粮效率高,不排队。

    同样感觉心里踏实的,还有在抚远红海植业有限公司打工的农民王学峰。“这里包吃包住,我们夫妻俩每月一共7200块钱,基本都能攒下。”靠在家门口打工赚来的钱,王学峰去年全款买了套89平方米的房子,还供孩子读完了大学。

    “拉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搞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企业创造了收益,产品叫响了品牌,农民也能赚到钱。”抚远红海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说。

    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更有获得感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金扁担”来比喻农业现代化,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两会“热词”。

    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北大荒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近年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直在尝试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在该公司的七星农场中,记者看到现代化的农业设施无处不在:扫描二维码就能追溯大米的来源;200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农业生产、地块状况、农田水利、林业、农机作业等情况;利用大数据管理水稻的长势;原有粗犷的田间管理被科学化、信息化田间管理所取代。

    插上技术翅膀,产量上去了,成本下来了。近年来,七星农场加大科技投入,农机化率达到98%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水稻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目前,农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去年仅我们七星农场就产出了大米15亿斤,可以供全国人民吃一两天。”七星农场副场长韩天甲说。

    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平台,七星农场探索出一套种植标准成本,精准地计算出每个用户的种地成本,实时指导农户种地,平均每亩地可以节约成本近200元。“每斤粮食差不多多赚1毛钱。”种植户侯克明说。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北大荒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已经构建了一整套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标准化措施,把良种、良法、良机、良田相结合,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从去年开始,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就在试验田内探索无人种植水稻技术。近日,记者在试验田里看到,技术人员轻点屏幕发出指令,一台无人驾驶插秧机和一台搅浆机就会按照规划路线自动插秧、打浆。

    “机器靠北斗卫星定位,自动完成插秧工作,精准度已经超过了普通的人工水平。”七星农场农机中心主任孟庆民说,“我们希望构建出以物联网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农业大脑’,全力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智能化管控服务进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