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9日 星期二
疫情期间,他们让科研人员“不跑腿”

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王迎霞 通讯员 张 静 黄 莉

    抗击新冠疫情的中流砥柱是科研人员,科研服务工作的有力支撑又是谁呢?

    为科研课题和科技成果提供文献依据的科技查新,对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在疫情最凶险的时候,宁夏这项工作也没有停。

    然而,信息填写时的冗繁、材料审核时的奔波,无不增添了科研人员工作负担,更增加了病毒感染风险。

    网上办,不见面!为最大限度地保障科研工作正常进行,一套全新的科技查新管理系统40天内火速研发,日前正式投用。

    从此,宁夏科技查新工作告别持续近30年的手动模式,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办事人不跑腿。

    降低感染风险,加速研发进度

    “请问是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吗?我是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大夫,想过来做科技查新。”

    该所信息资源科工作人员杨燕芳记得很清楚,那天是大年初四,正是疫情最凶险的时候,她不太敢让对方来,但又不能不让人家来,“毕竟大家都很紧张”。

    彼时,用户要做科技查新,必须先拿着填好的查新委托单到信息资源科,沟通清楚项目创新的地方,如有修改,得拿回去重新打印盖章,再送回到该科。去年,宁夏将科技查新纳入自治区科技创新券管理系统,用户还须登录科技创新券平台申领创新券,需要再填表、打印、盖章、扫描上传。

    “最大的问题就是用户得来回跑。很多时候,他们不可能一次填利索,需要跑好几趟。”该科科长杨剑对此深有感触。

    杨剑从事科技查新工作多年,她说随着国家对这一环节愈发重视,科室业务量逐年增加,最初每年只有一百多项,到2019年,全年受理总量已达649项。

    意识到“让信息多跑”是在去年年底,但这一想法当时并不成熟,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下推进了新系统的开发速度。加上科技创新券实施后,两个系统在衔接上存在问题,用户普遍反映申报过程非常麻烦,这更加坚定了他们一站式服务到底的决心。

    注重用户体验,流程去繁从简

    作为责任科室,信息资源科会同网络技术科立即行动起来。用户体验至上,这是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对他们的唯一要求。

    主要负责人是信息资源科副科长康磊,他一边忙着手头日常工作,一边挤时间琢磨系统设置。

    3月初,恰逢2020年度宁夏卫生健康系统科研课题开始申报,为确保疫情期间查新工作正常进行,康磊对外公布了一个邮箱,让申报人把所有资料发来,算是“网上办”的过渡。

    加速开发系统,刻不容缓!

    然而,一项多年都没有涉足的领域,哪能短期内一蹴而就?尤其让康磊烧脑的,是将查新委托与创新券申领系统合二为一。

    最先提出这一想法的,是该研究所党总支书记魏青,她一直分管这项工作,对此感触颇深。

    “科技查新纳入创新券后,两头都必须提供合同、盖章,而在有些单位,盖章特别耗费科研人员时间。所以我们琢磨,一定要把这两个系统压缩合并,为他们减轻额外负担。”魏青说。

    康磊形容自己就像一个裁缝,从板块设置到功能定位,不停地与技术人员商量、修改、调试,“感觉一直在缝缝补补”。酷爱跑步的他,体能充沛一直是自己的骄傲,但那段日子,他坦言“每天回到家里累得眼睛都发直”。

    终于,持续了40天后,新系统于4月13日这天成功上线。

    深化“放管服”,效果高效便捷

    宁夏科技查新管理系统本来是为防控疫情研发的,但实效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它与宁夏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共享后台数据,用户登录后,系统会自动识别提取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基本信息。同时,在报告审核、报告下载等关键环节均短信告知委托人,并提供流转记录查询,方便其掌握查新进度。

    “管理员发现有人填写不合格,打电话沟通,退回修改,对方再提交。一切合格后,这边审核通过,他下载盖章,扫描上传,我们最后制作,报告生成,用户下载就行。”康磊由衷地感慨,用户不用来回地跑,比原来方便太多。

    查新员梅杰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回,他针对固原市人民医院的一份报告与对方电话沟通,那位医生称自己“不太方便”。原来,他刚从武汉抗疫一线回来,正处于隔离期。“那天他们医院共申报了11个项目,如果这个系统没有开发出来,他们肯定就耽搁了。”

    目前,上线仅仅两个月的宁夏科技查新管理系统,已受理全区80余家单位各类科技查新项目205项。“对科研人员而言,新系统的确深化了‘放管服’改革,给他们点赞!”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结直肠外科副主任医师谢小亮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