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阳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王中阳: 科学家精神的灵魂是爱国精神 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角度看,《科学家精神·爱国篇》的出版正当其时。科学家精神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初,“两弹一星”的研制集中体现了科学家精神,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激励之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科技事业飞速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关键时期,各行各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飞跃,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和强大支撑,迫切需要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发扬科学家精神,破解时代难题,回应人民的期待和关切,推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面对新使命,我们应大力践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勇做科技报国的表率。 科学家精神的灵魂是爱国精神。《科学家精神·爱国篇》中记述了包括“两弹一星”元勋在内的科学家生动感人的爱国事迹。其中,钱学森、孙家栋、王希季、杨嘉墀、钱骥在我院工作过。钱学森在受表彰时,曾这样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爱国就是爱事业、爱团队、爱岗位”,这是我院戚发轫院士说的,也道出了我院全体干部职工的心声,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高分工程中我们也都是这么干的。在后续火星探测、北斗全球组网、嫦娥五号等国家重大任务之中,我院将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实际行动支撑科技强国建设,努力为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提供更多鲜活的 |
柳卫平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柳卫平: 弘扬科学家精神要落实到自主创新实践 《科学家精神·爱国篇》中王淦昌、钱三强、彭桓武、朱光亚、邓稼先、于敏等许多老科学家,都曾在我院工作过。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该书的出版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我讲3点体会。 第一,原子能院的精神是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精神,实际上和“两弹一星”精神一脉相承,是科学家精神的鲜明体现。王淦昌说过:“我愿以身许国。”老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发自于内心深处,体现在勇攀科技高峰的行动之中。宣传科学家就要鲜活地向青年一代宣传他们的爱国精神,本书就是一个好例子,非常有意义。 第二,中国的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际上也是这一批老科学家伟大创造和崇高精神的体现。在老科学家言传身教培育下,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秉持科学报国的坚定信念,长期默默无闻投身核科技事业,为国家的安全和强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原子能院已经发展成为我们这样一个核大国最综合最基础的研究院,不断研发和创新拓展核反应堆和加速器,科学家精神是我们的内在动力和支撑。 第三,新时代履行建设核强国使命,要把科学家精神落实到自主创新实践。原子能院要在创新实践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但要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把科技成果转化到航天、核医学等高端领域,还要继续做一些最基础的科学研究,建设一批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打造核科学国际中心,从纯基础研究到应用进行全链条创新,把自主创新成果拿在手里,为世界核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
刘新建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刘新建: 新的历史时期更加呼唤科学家精神 中国历史上的辉煌首先是科学技术的辉煌;中华民族的复兴,科技必须率先复兴。时代呼唤创新驱动发展,时代呼唤科技创新率先发展。科学家做科技创新有两个动力,一个是个人兴趣,另一个就是责任,责任的第一位就是爱国。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到中科院考察时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第一代科学家正是由于强烈的爱国情怀,为国家作出了“两弹一星”重大贡献,打造形成了科学家精神。 新的历史时期更加呼唤科学家精神。习总书记给我们提出了“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要求,要实现这个目标,弘扬科学家精神尤为重要。面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当今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在老一代科学家精神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将其融入到思想和工作中,真正地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
汪前进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语言文学系(筹)系主任、教授 汪前进: 以科学家的典型事例弘扬爱国精神更生动 科学家精神、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科技界、社会公众学习和弘扬的永恒主题。爱国思想每个国家都有,但都没有中国人、中国科学家这样强烈和持久,这样富有内涵,并且影响深远。因而,以科学家的典型案例来宣传弘扬爱国精神是更有说服力、更为生动、更有现实意义的。 《科学家精神·爱国篇》一书选题立意高远,选取的例子很有代表性,事迹也十分生动感人,写作语言活泼,富有激情。“科学家精神丛书”必将极大地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更多青少年和青年科学家为中国科学事业更加勤奋地学习和踏实地工作。 科学家精神还包括科学家的人文精神,建议在出版“科学家精神丛书”的同时,能增加专门讲述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的作品。 |
辛广伟 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编审 辛广伟: 宣传科学家精神要讲好科学家故事 这是一套非常特别的丛书,令人眼睛一亮。科技部门应该宣传好科学家精神,科技工作者应该秉持科学家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人才,才能把科技工作抓好。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学家精神·爱国篇》的出版找到了非常好的切入口。 这套丛书很好地把握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即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这不仅准确,也便于大家理解。科技部等部门为激励科研人员在战“疫”中立新功提出的“五倡导”和科学家精神的六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科学家要有放眼世界的眼光,有能力去做独特的创新,但同时还要抱有一颗爱国之心,这是根本。 从出版宣传规律角度看,这套丛书比较有特点。之前,我们有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但要宣传好科学家精神并不容易。在宣传方面,从不同角度写一些理论文章是有必要的,但这些精神更多的是体现在一些小事上,体现在一些故事里。总书记说“要讲好中国故事”。《科学家精神·爱国篇》这本书的故事性很强,正是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阐释了爱国精神的大道理。书中第一位科学家李四光和最后一位科学家黄大年,两人都是搞地质的,时间跨越了几十年,这么一路下来,他们的事迹都是通过故事展现。会讲故事确实很重要,小故事会改变人的一生。 |
张宁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科研部部长、教授 张宁: 爱国精神激励我们战“疫” 《科学家精神·爱国篇》讲述的32位科学家中有11位是北大毕业或在北大工作过。在我们读书的时候,还能在校园里见到周培源先生等知名学者,他们所表现出的科学家精神对我们都有重要的影响,这就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我们年轻学者来讲,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这本书可读性非常强,画面非常精美,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最能打动人。这不仅对我们青年科学家是一个鼓励,同时对青少年也会起到非常好的教育作用。 爱国精神一直在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大学先后派出400余名专家奋战在武汉一线。实际上,这些专家不仅仅是穿着防护服参与救治过程,他们还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学发现,比如孕妇感染新冠病毒应该怎样处理等,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认可。还有老师在中和性抗体、病毒分型等方面做出了引领性成果,为国家疫情防控和世界防疫工作作出了贡献。 现在我们国家确实存在着一些学风和作风上不如人意的地方,相信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科学家精神的广泛深入宣传、各种政策措施的落实,一定会有好转。最核心的是评价这个指挥棒要做好。我们新一代科学家一定能在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教育鼓舞下,比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做得更好。 |
黄翊东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电子工程系教授 黄翊东: 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学风建设 《科学家精神·爱国篇》中32位科学家有14位在清华大学学习或工作过。他们是我们年青一代求学时学习的榜样,也是工作中的标杆,可以说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他们的爱国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当前受全球疫情的冲击,世界经济受到很大影响,我国还有很多关键核心技术有待攻克,更需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近三年来,清华大学结合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在加强学风建设、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针对落实“破四唯”的要求,学术委员会牵头起草了《清华大学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在评价体系上克服唯论文、唯帽子等倾向,建立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导向,在评价标准上深刻认识并切实尊重不同学科存在的客观差异,实施分类评价,明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特别是在评价主体上,强调提升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关要求已落实到了各个院系教师的职称评定,包括学生的学位评定中。数论文不是真正一流学校的追求。我们清华想在这方面能够迈出重要的一步。 今年校党委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优良学风是大学的立校之本。校学术委员会正在起草制订《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审查的相关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优良学风的建设,是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 |
陈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陈航: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觉得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1月12日,作为北京市公共卫生战线的“特种兵”,北京地坛医院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当时还叫不明原因肺炎。2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地坛医院,察看新冠肺炎感染者住院诊疗情况。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防控严峻的时刻走进基层,使我们这些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感到无比温暖,信心倍增,极大地鼓舞了我们。 广大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在打赢抗疫阻击战中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这是老一代科学家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爱国篇》的出版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我们要继续秉持对党忠诚、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在本职岗位作出更大贡献。 |
(科技日报记者刘垠整理文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