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4日 星期日
稳就业,放好民生的“压舱石”
张景阳

两会快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反复、多次出现,这是民之所想,政之所向。与往年不同,受疫情的直接影响,作为“六稳”之首的稳就业为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严要求。就业,一头连着经济运行、企业发展,一头连着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稳就业就是稳发展、稳改革、稳民生,是大局稳定、人心稳定的基础桩、压舱石。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这是2020年做好“六稳”和“六保”必须答好的一道重要考题。

    稳就业,首先在于稳企业。企业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贡献者,也是创造社会就业岗位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从疫情发生至今,我国一直将疫情防控和着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统筹进行,复工复产率接近或达到疫情前水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疫情之下,新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各个地方、各个部门要将稳就业的优先政策在企业中落实、强化。要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做好工作,千方百计解决企业面临的用工紧张、资金不足、原材料短缺等难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既要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又要让企业活起来,动起来,为稳就业提供源头活水。

    稳就业,关键在于瞄准重点人群,用好政策之“力”和政策之“利”。作为全球的就业大国,我国有着9亿多适龄劳动人口,其中,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是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目前就业重点人群和具体举措的分析、部署,极大提振了全国上下稳就业的信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稳定就业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瞄准重点人群,因势利导做好服务和引导。比如,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制定高校毕业生延期录用报到方案,加大网上招聘力度,增加灵活就业岗位等。

    政策的力度和利好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在做好“六保”“六稳”的过程中,我们须将“坚持”放在首位,用好政策,想好对策,多一些有益尝试,多一些未雨绸缪,将稳定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