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1日 星期一
防疫生产两不误 中企在以受好评
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毛 黎
正在建设的阿什杜德新港。照片由中港提供

    在以色列基础设施建设中,活跃着多家中国企业,其中包括承担了数个项目的中港泛地中海公司(简称中港)。此次以色列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中港在遵守以色列抗疫措施的前提下,通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至今无人遭受病毒感染,同时保障了工程平稳进行。日前,科技日报记者请泛地中海公司负责人刘冬冰总经理介绍了公司边防疫边生产的经历。

    记者:以色列3月中旬开始出现疫情,随即出台和不断更新防疫政策,公司是如何根据政府的要求开展防疫?制定和实施了哪些措施以确保公司人员至今免遭病毒传染?

    刘冬冰:首先是春节期间,公司就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领导小组以及应急工作办公室,先后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发布紧急通知,并及时发布疫情防范要点和行为规范指导,同时制定各层级的应急预案。

    其次是在项目部和现场实施区域化管理措施。将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施行网格化管理,各网格单元直接避免接触,以最大可能地避免群体性感染事件发生。每个网格单元指定专人负责疫情防控,严控人员出入,并设固定和流动点检测体温,要求全员必须配戴口罩、保持距离并勤洗手,避免出入人员密集场所,就餐实施分组等。

    第三是对总部管理人员特别是外籍人员实施特别管控。在疫情期间大部分人员居家办公,全部工作通过视频会议进行,在办公区仅维持少数人员,保持安全距离,要求做好所有防护措施,并有专人负责督察为员工提供疫情指导服务。

    记者:疫情给公司带来哪些困难?如何面对困难力争工程不受影响?以方如何评价公司的工作?

    刘冬冰:以色列自2月初封闭国门,导致原计划来以的项目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无法正常到岗,如果进一步发展下去则将可能造成项目延期;目前的疫情管控措施确实也一定程度上造成项目进展较慢;整个国家的宵禁和隔离也对公司的市场经营活动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为应对上述影响,公司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管控,尽量聘请本地人员和使用当地分包资源加快工程进度,以解决中方人员短缺的问题。此外,全面做好设备、施工、材料采购等各方面的延误记录,保持与业主的有效沟通,为日后向业主争取工期和费用补偿做好铺垫工作,以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保障公司利益。

    在多方面努力下,目前各项目未出现关键线路和合同节点的延误,获得业主和有关部门的积极评价。

    记者:公司对其未来在以色列的发展有何期待?

    刘冬冰:我们相信以色列社会将逐步从疫情中复苏,公司也正在为此做出各方面部署,一方面积极跟进大型基建项目的开发,同时寻求疫情下的投资并购机会,我们看好以色列的经济发展前景,继续采取积极的发展策略,为提升以色列基建整体水平、促进中以经贸关系作出自己的贡献。

京ICP备06005116